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4)

时间: 07-05 作者:胡梦宇 栏目:反思

二、扎实基础是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很关键的一件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先设计了这样的略读问题:1. 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 2. what does liu tao need? 让学生看动画,找到问题的答案:1.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 2.he needs some writing paper, an anvelope and some stamps.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这样的细读问题:1.why does liu tao write a letter? 2.what do tom and liu tao talk about peter? 3.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 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跟答案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进而适时进行朗读训练。只有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学生才能有好的基础。另外还有让学生去听录音,跟读录音,培养学生的语感,扎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在学完整篇课文,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一读,模仿一下语音语调,体会一下真实的感觉,顺便能梳理一下自己还有哪个是读的不好的,语言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听和说的。

三、渗透文化意识是保证。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p#副标题#e#我就将中英文信封的写法差异和中英文信的格式渗透其中。同时还教给了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既传授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情境延伸、沟通无限

本节课的拓展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新的笔友,给了一个新的情境,请你给这位新笔友写回信,并且减低难度提供基本句型,让学生用所学句型完成这封信并将其表达出来。这一拓展环节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交流、谈话,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输出语言知识。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由课堂到生活,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这既是本节课的延伸,又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我在一节课内完成了重点句型的操练,课文的朗读与理解,集听说读写练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忽略了板书,板书是一节课知识的高度浓缩,是学生接受信息的视觉渠道。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线索,也能使整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本课中,我虽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板书出来,但不够精细。笔头练习的设计还要多样,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的单一。这次教研共同体给了我锻炼的机会,对于阅读教学,我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但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有所进步。

 
反思五: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a letter to a penfriend的a 部分,句型“can i have a/some…what for? i want to…sure, here you are.”和语篇是主要授课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我把对话按照“刘涛写信需要什么?——刘涛的妈妈对刘涛写信的对象感到好奇,会问哪些问题?——刘涛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思路,分成三部分来教学,通过角色的换位,如设想自己是刘涛的妈妈和刘涛,避免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学习课文。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完全地走进课文,让学生成为对话中的主角,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机械地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我在一节课内完成了重点句型的操练,课文的朗读与理解,集听说读写练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课堂上学生太过拘束,不活跃,举起来的手始终只有几只。另外,在教学片断2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但问题的答案却是由我来写的,其实应该仍然由学生自己来板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