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3)
时间: 07-01
作者:曹沛
栏目:反思
如《早发白帝城》,本诗是诗人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
教 学中,我由介绍李白这位天才诗人导入,让学生回顾李白所写的诗篇,这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一种整理与回顾,更是激发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期待。紧接着,我讲述李 白流放途中遇赦的故事。用讲故事这种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更为领会诗人情感的教学做好铺垫。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 读诗方法的渗透。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夯实双基,读准读通
语文教学永远不能脱离 “双基”而天马行空。故而读诗的初始阶段,教者就定下了“读准、读通”的目标。教学中抓住“发”“朝”“还”“重”等四个多音字的读音进行教学。其实,多 音字的把握对理解诗意也有促进作用。如,读准了发(第一声),便可以通过“发”的组词“出发”来理解发为出发之意。课堂上,第一位学生读错了本诗中的三个 多音字“发、朝、重”,教师抓住这个生成性的资源,请班级同学加以纠正与带读。在带读的同时,教师相机渗透多音字与字意的关联。如此,既完成了多音字的教 学,又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
在读准诗的节奏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发现读诗时,词不能分开读破。并且用范读的方式总结出读诗时需要停顿,但要 做到“音停而气不停”。并通过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你读出了诗的停顿,但是感觉到这只是一个个的词而不是一首完整的诗。”来具体教学“音停气不停”的读 诗方法。最后用全班齐读的方式进行检查与巩固。
读准诗句的基础上,教者又提出了读通诗句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这一环节,通过四人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活动。这个过程其实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古诗的语序与现代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即使给了字词的意思,学生 也很难将词的意思串联成诗句的意思。另外,这一过程还牵涉到古诗翻译时,表达是否准确完整的问题。因此,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者提出:解释诗句意思时要把 句子说完整,说通顺。从课堂表现来看,四人一小组的合作还是比较有效的,学生能够在小集体里合作学习,利用字词意思自主探索诗句意思。其中有一位学生翻译 诗题时将“早发白帝城”解释成“早晨出发到白帝城”,教者抓住了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追问:此时的李白在哪里呢?于是,聪明的学生就能准确地翻译出:早晨, 李白从白帝城出发。教师适时总结出:在理解诗句意思,有时需要颠倒一下词的顺序,再加上一些词语。这样我们就能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了。此处可以看出,教 学应当是授“渔”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方法自然可以举一反三了。掌握了颠倒词序来翻译的方法之后,学生很快就将整首诗的意思解释完整。期间,教者抓住了“彩 云间、千里”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出云之美,路途之遥远,这些词其实是领会诗人情感的一个注脚。而教者这里的涉及其实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三、读诗百遍,“情感”自现
这 个环节也是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学生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去读诗,结合课前的故事,学生很快理解到诗人愉快兴奋的心 情。然后教者引导学生自发地去读诗句,感受诗词、诗句中的情感。由学生个体去咀嚼语言文字中的精妙之处,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人。学生找到了诸如“朝”“还”“啼不住”“轻舟”等词,并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愉快与归心似箭。教者认真倾听的同时因势利导,采用“替代想象”诸如“此时你 就是李白,你的心情如何?你眼中的白云如何?”等等追问,做好推波助澜的工作。接着,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理清由 “愉快”到“归心似箭”的情感线索,再由“归心似箭”到“愉快”的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