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教学反思(2)
时间: 06-20
作者:刘康怀
栏目:反思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反思三: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要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如何把千米的认识过程有质量的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真正经历并内化的时空?课中我通过互对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实践体验(步行操场4圈)——建构“1千米”的概念,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这三个主要层面的体验活动,能帮助学生较好的在体验中建构起千米的概念。
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陌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40个体重约为25千克的学生的体重来表示大约1吨,这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可达到心里顿悟,对1吨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紧接着,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来作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常常用吨来作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吨的存在。
反思四: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之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探究新知。
教 材的编排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借助情境引入新的单位,使新的单位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场合都有了交待;二是通过问题“诱使”学生深入研究——1千米有多长、1 吨有多重,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图片信息呈现和一定的推理想象中,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理解和建构“千米”和“吨”的概念。
本 单元教学后,我觉得学生对于这两个单位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扩充了学生在长度和质量上的认知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从 作业反馈来看,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具体情境中单位的选用不是很熟练,尤其是关于速度的单位很容易发生错误,例如:小明每分钟能走70( ),猎豹每分钟能跑2( )。分析原因,一是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路程,有些同学对于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没有清晰的感知;二是平时接触的很少,也没有布置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适 当的调查了解。
从本单元的课堂教学及教学反馈来看,在今后的教学中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研 究教材主要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理解的难点以及习题中需要突出的一些思想方法等;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谈话、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途径,有时我想我们天 天在与学生接触,但我们对学生有多少了解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用一种预设的或者说是成人的眼光考量学生,#p#副标题#e#当学生与我们的预设发生偏差时,我们更多的是在 学生身上找原因,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其实深入了解学生,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与我,是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的。
二是课堂 上必须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我的课堂教学有时会犯一个毛病,就是不断扩大课堂容量,想在一节课上照顾到方方面面(学生和知识),结果总是不能较好完成预设 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就有一种挫折感,这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十分不利。“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县研训员唐开鸿主任多次提到过),用在 数学教学上,就是课堂练习要做到“少而精”,题目不在多,在于得法,如果能做得一题多用就更好了。我心中理想的课堂,老师话不多,但很有渗透力;学生的目 光很有神;静的时候能“听”到学生思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经常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课堂在疑问和反思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