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开教学反思(2)

时间: 06-07 作者:周瑶 栏目:反思
   
语文水平最高、发言能力最强的宋雨涵始终倾听同学的发言,没有发表只言片语,等同学发言不够热烈时,我对她说:“谈谈你的看法吧。”她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听到同学们的感悟我实在不忍心打扰,平时老师让我发言最多,我这次不想争夺同学的发言的机会。”多么谦逊的回答,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善解人意的班长,说得我心中热乎乎的。她接着说“本课讲的是一株百合,实际是写做人,做人就应该像百合那样有着自己的坚定的信念,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的前进,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怕嘲笑,不怕讥讽,不管有人没有人欣赏,不管别人怎么看,都应努力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坚持不懈的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最后我们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美丽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阵热烈的掌声,听课的教师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农村小学生之口,可能认为这是老师提前安排的教好的话语。但是这就是平时的一节课“其实百合还有让人敬佩的一面,那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自己的美丽的绽放的花朵,没有被人们的夸奖、表扬所陶醉,仍然记着自己当初的信念,这里我还想到了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她是科学史上唯一没有惯坏的人,这样使她能够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人们创业难,守业更难,人生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一个永远的辉煌的明天。”
 
课堂气氛就这样活了。这哪里是学生的感悟,好像是老师的总结,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关键是老师的引导,设计恰当,学法指导得当。更重要的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是艺术?还是科学?还是技能?我认为都不尽然。课堂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更重要的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单一的追求一种特效是不会成功的。
   
课堂是走进儿童心理的艺术,课堂是培养儿童习惯的艺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艺术,教师应该专心“修炼”,才能把握这些艺术,最终才能修成正果。


反思三:百合花开教学反思

《百合花开》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寓言体散文,从文字上看非常浅显,非常通俗,但蕴含的意义却非常深刻,也非常有价值。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六年级寓言体散文无论以篇幅还是思想、内容量都是十分丰富的。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我让同学通过朗读感悟作品,来读通文气,来读懂文意,来读出文章的深刻的内涵。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验感悟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朗读,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才能从模糊到清晰,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无论是什么方式的朗读,其终极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真读书、真感悟,而学生也很乐于参与其中。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感朗读对于文本理解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优美的散文的赏析,更应重视其巨大的功效。这其实也是对于文本语言的品味,乃语文之根本所在。朗读的设计也须格外用心,既要明确“朗读什么”,更要明确“为什么朗读”,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起到它的作用。比如此次教学中的范读,便是自己为了让学生更自然、真切地理解课文主旨所设计的,也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次新的尝试。因此,教师在重视朗读的同时,还应重视朗读设计的用意和创新。

收获: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环节得到了落实,教学落实在文本,落实在具体的字词句,通过文本的探究,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百合花开放曾面临怎样的困难?百合花是怎么来面对这些困难的?百合花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开放?也理解了百合花所蕴含的精神,自然也理解了标题为什么是百合花开而不是百合花?理解了这篇哲理散文的寓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