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和纳税教学反思
时间: 08-21
作者:刘梦飞
栏目:反思
反思一:征税和纳税教学反思
1、撰写教学反思:
(1)、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详略得当,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安排得当。
(2)、课堂上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且能讲够讲透。
(3)、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多达20幅的幻灯片,两段录像和一个自制视频,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信息中提炼观点的能力和用材料评论、证明观点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4)、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主导"和"主体"共同作用明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较好。
(5)、教学中,能让学生各抒己见,改变了以前政治课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
(6)、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困惑,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7)、举例生动、形象,有针对性、说服力,使抽象理论变得具体、直观、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
2、完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再次搜集有关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反思二:征税和纳税教学反思
《国家财政》一课教学内容多,而且财政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陌生的知识,也是一个吸引力很大的内容,学生既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存在诸多的学习难点。
两个不同的班级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13)班提出的问题是:
1、什么是社会财富?
2、国家财政具有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一段文字解释比较抽象,具体地解释了这段文字的内容。
3、如果财政盈余过多有何利弊?
4、教材第67页第2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既然国家财政收入少,就意味着企业和个人手中的钱多,这为什么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呢?
(14)班提出的问题是:
1、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
2、什么是财政赤字?如何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两个班级的学生构成不一样,13班主要是宏志生,而14班是城区学生。他们对财政等相关知识的储备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是,13班的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性非常强,学习、看书、提出问题的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对探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提出的问题多,而且非常有价值。
在提出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针对教材上文字或者观点理解的,这说明在读书时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不仅是提出问题方面,在解答问题方面两个班投入的情感也不相同。13班的同学投入的情感也不一样,这个班的同学积极性高一些。
经过上课的检验,这个内容的教学难度应该是财政的第三个作用:即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因为,这个内容涉及到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众多的知识与概念。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强,需要从整体上去理解这个内容。从学生读书讨论以后提出的问题来看,也是学生关心最多的问题。例如财政赤字的影响等。
1、撰写教学反思:
(1)、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详略得当,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安排得当。
(2)、课堂上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且能讲够讲透。
(3)、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多达20幅的幻灯片,两段录像和一个自制视频,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信息中提炼观点的能力和用材料评论、证明观点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4)、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主导"和"主体"共同作用明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较好。
(5)、教学中,能让学生各抒己见,改变了以前政治课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
(6)、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解决学生头脑中的困惑,真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7)、举例生动、形象,有针对性、说服力,使抽象理论变得具体、直观、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
2、完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再次搜集有关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
反思二:征税和纳税教学反思
《国家财政》一课教学内容多,而且财政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陌生的知识,也是一个吸引力很大的内容,学生既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存在诸多的学习难点。
两个不同的班级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13)班提出的问题是:
1、什么是社会财富?
2、国家财政具有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一段文字解释比较抽象,具体地解释了这段文字的内容。
3、如果财政盈余过多有何利弊?
4、教材第67页第2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既然国家财政收入少,就意味着企业和个人手中的钱多,这为什么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呢?
(14)班提出的问题是:
1、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
2、什么是财政赤字?如何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上述两个班级的学生构成不一样,13班主要是宏志生,而14班是城区学生。他们对财政等相关知识的储备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有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是,13班的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性非常强,学习、看书、提出问题的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对探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提出的问题多,而且非常有价值。
在提出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针对教材上文字或者观点理解的,这说明在读书时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不仅是提出问题方面,在解答问题方面两个班投入的情感也不相同。13班的同学投入的情感也不一样,这个班的同学积极性高一些。
经过上课的检验,这个内容的教学难度应该是财政的第三个作用:即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因为,这个内容涉及到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众多的知识与概念。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强,需要从整体上去理解这个内容。从学生读书讨论以后提出的问题来看,也是学生关心最多的问题。例如财政赤字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