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烽火教学反思(3)

时间: 08-16 作者:罗任 栏目:反思


反思四:内战烽火教学反思

20xx年12月9日,威海市生命化课堂课题历史学科阶段性总结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有幸承担了这次公开教学的任务。  

我执教的《内战烽火》是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这节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同国民党进行了政治较量(即重庆谈判)和军事较量(解放战争)。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方面,按照初中“生命化课堂”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首先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基于课标,以课标为基本”。基于课标,突出重点难点问题:例如重庆谈判和挺进大别山。其次在遵循课标的基础上,我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例如转战陕北虽然不是本课重点,但转战陕北过程中,保存了解放军主力,扭转西北战场的形势,为后面挺进大别山并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引导学生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遵循“以课标为基准,实现模块教学”的原则,#p#副标题#e#并且贯彻“生命化课堂”的教学宗旨进行设计,力求达到课程的实效性、整体性和生命化。  

首先,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导入的主要目的是:既复习了学生熟悉的旧知识,又便于教师点明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体现模块教学的专题性。本节课我用的是学生熟悉的抗日战争的知识来导入,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这一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抗日战争,下启人民解放战争  

然后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解决基本知识点后组内交流,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小组间的合作互助意识。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阅读课本,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老师针对学生质疑的情况作补充,提出拓展性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图表等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体现了生命化课堂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基本要求。比如说重庆谈判的背景,我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历史照片分析出蒋介石和毛泽东各自的目的。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当时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前去重庆谈判的超凡勇气和心系百姓的真挚诚意。这样不仅解放了自己,更解放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由于《内战峰火》这节课涉及到很多的地理位置和抽象难懂的战略部署,所以我用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课件设计的原则是简洁、实用。把它作为教材的辅助工具,目标是把原来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比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既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地图,在地图中找出大别山的位置。学生从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大别山是三省交界处,而这里恰恰是国民党统治既敏感又薄弱的地区。在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东可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西可威胁到湖北重镇武汉,并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以把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这样就很容易的解决了“为什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一问题。在学生分析完的基础上,我又用一个动态的示意图把毛泽东的这一战略部署形象的显示出来,并作相关的补充,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重难点问题得以突破和解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