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教学反思(2)
时间: 07-21
作者:胡宁轩
栏目:反思
反思三:西游记教学反思
名著导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套教材新加入的内容,也是比较新的教学要求,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十分强调这块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展开,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学生对其都比较熟悉,但是以往并未纳入原著的规范阅读中(只接触过替代读物)。我开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此机会,能够阅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引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在阅读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在读中赏析、领悟,并感受到读书之乐,激发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还需探讨的问题:《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如何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仅仅只浮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育无非是教给学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阅读欣赏课,应该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上,教给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走进美的事物、传播美的事物,上完本课后,总觉得这一点还不够落实,教学内容设计得似乎有些多了,以至于每一步有浮光掠影的嫌疑。
当然,名著是博大精深的,在短短的45分钟一节课内,对初一的学生不能要求他对原著一定要有很深刻精辟的理解,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只要他们对《西游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过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反思四:西游记教学反思
学期已近尾声,今天我也将这学期的新授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册书的最后一篇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感兴趣的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适合于学生进行简要复述的训练。课文可分为三部分:取经来到山前,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回花果山。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白骨精分别变成村姑、老婆子、老头儿都被孙悟空识破。三打白骨精,情节类似,但叙述上有变化,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令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选自名著《西游记》的一个章节,基于这一点考虑,在设计本课时,我将教学目标预定为:1、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悟人物性格特点。2、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其中,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说说你熟悉的有关孙悟空的故事,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并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有助于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也为学习课文内容#p#副标题#e#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接着便是走入文本,自由地读读课文,说说初步的感受,找找“三”的场面(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理清三者间的关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最后就是精读文中的“一打”并拓展延伸。《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中,生动刻画了唐僧、孙悟空、八戒和白骨精的形象,依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唐僧慈悲、但是非颠倒,孙悟空的立场坚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为此,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读、分析人物特点、交流讨论、反复品读等,感受人物性格、体会描绘手法、领会作品精神,并从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但是,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和细细品读孙悟空第一次怒打白骨精的过程。此环节以读为主,读后讨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领悟。这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在他们的自读感悟中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在联系,并感受文章的写作技巧。但由于时间的仓促,朗读这一点和最后的拓展延伸:“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将他的内心活动”写下来都还没有落实好。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总感觉前松后紧。这也是我上课中的一个老毛病了,早想改一改可就实现不了,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吧!
名著导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套教材新加入的内容,也是比较新的教学要求,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十分强调这块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展开,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学生对其都比较熟悉,但是以往并未纳入原著的规范阅读中(只接触过替代读物)。我开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此机会,能够阅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引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在阅读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在读中赏析、领悟,并感受到读书之乐,激发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还需探讨的问题:《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如何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仅仅只浮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育无非是教给学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阅读欣赏课,应该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上,教给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走进美的事物、传播美的事物,上完本课后,总觉得这一点还不够落实,教学内容设计得似乎有些多了,以至于每一步有浮光掠影的嫌疑。
当然,名著是博大精深的,在短短的45分钟一节课内,对初一的学生不能要求他对原著一定要有很深刻精辟的理解,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只要他们对《西游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过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反思四:西游记教学反思
学期已近尾声,今天我也将这学期的新授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册书的最后一篇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感兴趣的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适合于学生进行简要复述的训练。课文可分为三部分:取经来到山前,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回花果山。其中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白骨精分别变成村姑、老婆子、老头儿都被孙悟空识破。三打白骨精,情节类似,但叙述上有变化,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令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选自名著《西游记》的一个章节,基于这一点考虑,在设计本课时,我将教学目标预定为:1、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悟人物性格特点。2、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其中,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说说你熟悉的有关孙悟空的故事,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并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有助于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也为学习课文内容#p#副标题#e#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接着便是走入文本,自由地读读课文,说说初步的感受,找找“三”的场面(白骨精三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理清三者间的关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最后就是精读文中的“一打”并拓展延伸。《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中,生动刻画了唐僧、孙悟空、八戒和白骨精的形象,依托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唐僧慈悲、但是非颠倒,孙悟空的立场坚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为此,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读、分析人物特点、交流讨论、反复品读等,感受人物性格、体会描绘手法、领会作品精神,并从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但是,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和细细品读孙悟空第一次怒打白骨精的过程。此环节以读为主,读后讨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领悟。这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在他们的自读感悟中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在联系,并感受文章的写作技巧。但由于时间的仓促,朗读这一点和最后的拓展延伸:“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将他的内心活动”写下来都还没有落实好。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总感觉前松后紧。这也是我上课中的一个老毛病了,早想改一改可就实现不了,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