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学反思(2)

时间: 07-18 作者:胡昕昱 栏目:反思


反思三:正负数教学反思

正负数中的“负数”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概念,但学生从收看到天气预报、温度的信息认识了负数,因此已有了认知基础。本课是将“生活化”和“数学化”融合在了一起。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入手,对相反这个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让“相反”这个关系在整堂课上一直深入学生心里。

本节课从学生认识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世界最低的海的深度引入,我们的高度可以用+8844.43表示,那么最低的怎么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出学生设计符号,加和减的符号,有学生尝试正与负即“+”“—”来表示,让学生形成对比,在认识正负数上需要有一个参照点,这2个数据都是参照海平面来测量的,本节课中在学生认识到温度、海拔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后,我又反复让学生体会正负数是两个相反意义的量。举例:这学期我班转来2人,记作:+2。转走1人,记作:-1。 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尝试举例,进一步感受。

通过例子,学生感悟到“上下、多少、增加减少…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学生深刻体会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联系生活,举出了很多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反复体会接触、认识、研究,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了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反思四:正负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数的世界》内的一节很有意思的课,这节课的目标在于第一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另外学 生还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整节课上,我在组织上没有出什么大的错误,学生也没出什么大错,包括做练习,展示出来的 作业等等都令人比较满意,看上去课堂效果还可以。可是,课后听了顺德教研室邓老师的话令我反思良久。

实施了六个年头的课改,我们要改些什么?我们真的改了吗?这,确实是我们们一线老师值得深思再深思的问题。

邓老师在谈话中说到:“只有真正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的课才是学生的,才是优质的课堂。一节学生没有错误的课,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的确,“课堂上学生少出问题为好,最好是别出问题,以免造成被动。”这也许是很多教师在执教公开课时的普遍心理。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包括我自 已在课堂上常常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按照预定的设计“走”下来,常常对学生练习本上的错误“视而不见”,造成学生没有错误的假象。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不 但违背认知规律,#p#副标题#e#而且也正是常常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原因之一。

我在正负数(一)解决“检查味精的质量是否合格”这一题时,我让学生读完题 目、理解了表格中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后,马上引导学生用刚学习的“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在我巡视时,发现有几个中下生是这样做 的:“(100-2)+(100+2)=200(克)”,他们把手举得高高并期待着我拿他们作业本的到展示台展示,当时我怕这样一讲会浪费很多时间,就叫 了几个用正负数抵消方法来做这道题的同学回答,结果这个环节过渡得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什么错误,本应让人觉得非常精彩,然而自己却感觉很遗憾——看起来一 切都十分顺利,可是我却限制了孩子的求异思维,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实际上,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既然是认知的过程,就 不该怕有错误。正如邓老师所说的,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因为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就有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学生说错话,做错题,这是 很正常的,这种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挖掘利用这种错误资源。以前听过邓老师的课,邓老师在《讲鸡兔同 笼》一课时,是让学生不断地去尝试,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地分析,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步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也曾听过华应龙、黄爱华老师的数学 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常常会听到华老师、黄老师大喊一声:“错得好。”“错得有水平。”这样的课堂,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独立思考 以及非人云亦云的勇气。“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创新。”其实,学生的差错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些知识只靠讲是不行的,有 些错误只靠事前的提醒也是不大容易防止的。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 智”。
为你推荐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