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反思(4)

时间: 06-11 作者:张唯娜 栏目:反思

三、扮角色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在学生大致了解了主要内容后,我从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入手。先让他们找出将军表情变化的句子,并试着读。然后指名学生读,并以采访的形式来进行询问,从而达到体会人物情感的目的。比如有学生读到:“忽然,他转过脸来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我就以采访的形式问:“将军,你为何如此生气?”读书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原因:军需处长太不像话了,不给老战士发棉衣,害他活活冻死,太可气了,太不负责任了,这样的人不配当军需处长,要撤职!看,他俨然就是将军了。我再用同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了将军其它的表情变化,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学习,能够站在将军的立场上去体会,这部分学得相当到位。

四、图文对照,升华文章主题。

在学习军需处长牺牲那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了图片:军需处长背靠着大树,左手微微向前伸,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此部分教学,我充分发挥了图片的作用,让学生从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情、衣着上去体会,并走进他的内心体会他临终前的心里活动。在这样的体会过程中,一个舍己为人,一个克己奉公,一个奉公职守的军需处长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在学习军需处长牺牲的那部分,提的问题过细,有点迂回,学生谈体会不是很深刻,虽说体会到了军需处长品质的高尚,但与我心中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语文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中,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也给自己心中的语文上了一节课。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光充分准备还不够,还要有灵活的机制,要顺学而导,这“导”还真是一门学问呢!


反思四:丰碑教学反思

上《丰碑》之前,考虑过利用多媒体(录像、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近距离接触、感受“长征”。毕竟,因年代久远,长征的历史背景还是让一些学生感到陌生。比如,本文所描写的残酷的自然环境背景,如果有动感画面,学生就能很快获得感性的认识。

但 是,忙碌之中,竟无暇搜寻资源。上课那天,只在自己的校园网上下载了一个简单的课件,就走进了课堂。心中还思虑:没有录像、音乐的烘托渲染没关系,语文课 上就应该紧扣“语文”二字,#p#副标题#e#体现“语文”本色,抓文本中的重点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精读探究,想象补白,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

课 堂上,提供给学生的学路非常简单明了:找出重点词句——朗读——想象、理解、表达——体会人物品质——感情朗读。如:环节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明确为 什么说红军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要求学生画出重点词语,结合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重点理解四个“可能”。想象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谈谈将军的心情。环 节二: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再抓两条主线:从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动作、神态、衣着中,感悟他可贵的献身精 神;从将军的情感变化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大部分学生在默读中纷纷找到了“一动不动、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紧贴”和“吼道、红着眼睛、豹子、 抖动”等词语,并凭借这些有血有肉的词语去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也许少数孩子没有让语言文字和自我的情感交融 共生,如此感人的文章并没有让他们入情、动情。所以,在结束课文学习之前,出现了个别学生独特体验“越位”的一幕。我当时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 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前排的张磊竟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觉得他很傻。我一怔,质问“为什么觉得他傻?”他笑嘻嘻地摸着头,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