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2)

时间: 06-11 作者:陈子奇 栏目:反思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反思三:动物的“睡眠”教学反思

《动物的“睡眠”》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生动、有趣、易懂。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教学时我既要讲清三种动物的睡眠特点,又不能上成常识课。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轻松的学习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蝙蝠‘冬眠’是为了什么”“海参‘夏眠’是为了什么?”“蜗牛不分时节的长眠是受了什么影响?”等,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在本堂课上,我详细地讲述了“蝙蝠”的睡眠情况,在教授“海参”、“蜗牛”的睡眠方式时,我采用了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这两种动物的睡眠方式。这样,学生在复述的同时,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没有走出课堂教学范围。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由于自己的疏敷,把“海参”的夏眠写成了冬眠。再有,没有调节好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安静,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通过这次认真的反思,我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更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问题,克服弱点,使自己的教学日益走向成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