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习作教学反思(4)

时间: 12-02 作者:周晓珂 栏目:反思

三.组织学生在参与图表教学中出新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耳眼并用要比单一感官参与的效果好得多,如果加上手 的参与,效果更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是心理互补因素的作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实验机构对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如果适时地配以编制图表、做图示等方法,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分析内容较 深、结构复杂的文章,如果利用捕捉要点、梳理层次、编写概要和制作图表的方法,其学习效率也会成倍提高 。这是它的视觉形象带来的新趣。运用图表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不是陌生的手段,但它对于说明文来说,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说明文的内容与实物联系的直观性和结构的有序性,为图示法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为一般 的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形象来表现人或事物,用图表法教学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有时会有一种削足适履 的感觉,弄得不好,还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的创造性。  

其次,说明文以对事物的理性说明为主,它相对地弱化了形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 向逻辑思维转变时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辅以图表的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就能在形象和理性互补的 过程中,增添感觉上的新趣,更好地实现思维形式的转变。 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在布置预习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对长廊、假山、 池沼关系的说明,绘制一张剖面示意图。这是一份比较困难的手脑并用的作业,同 学们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发现这些在平时看来枯燥乏味的文字,在绘图时显得多么的重要。 利用图表进行提问,以检测学生思维的严密程度,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这种富有挑战性的 训练更能激起高年级学生的兴奋。

四.带领学生在涵泳精彩文字中识妙趣  
#p#副标题#e#
文艺理论对语言有三个要求,这就是“准确、鲜明、生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 迅的诗句是美的,主要因为它的抒情爱憎鲜明,对比强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诗句也很美 ,主要是因为它的描绘形象而生动。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它的最大特征是准确 而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问题是对鲜明、生动的语言,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而对“准确 ”之美缺乏情感体验,往往会孰视无睹,以至于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 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涵泳和体味,学生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探讨用词之妙的途径很多,有词素分析法、实验演示揣摩法,还有情境体验法、影视场面回味法、不同文体比较法等等。我在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一文时,曾经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下列文字选自课文,请把 带点的词更换成别的比较合适的词,并试作比较:①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②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全班同学挖空心思,动了不少脑筋,比过来比过去,总找不到一个更妥贴更到位的词——于是从心底佩服作者用词之妙。苏轼曾经说过,为文“须求物之妙”,要“了然于心”已非易事, “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在上述练习中,同学们似乎才发现,原来这“平淡”之中包含着不平淡的功力, 他们对说明文语言的妙趣有了新的认识。——这么老师把此称为“挖词重填法”。

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认为说明文教学无所作为,或者把说明文教学课上成科普知识课,这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取消 和异化,是十分要不得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有各自独到的方法与经验,本文所举的从内容吸引、视角转换 、教法更新和语言品味等角度激趣的方法,仅是挂一漏万的几个例子,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相信在说明文教学中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