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教学反思(2)

时间: 11-27 作者:姚咪娜 栏目:反思
    这样一来,一是学生在联想中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二是增添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如果只是要求学生读,不去交流,即只进不出,学生的读书热情难以维持长久。)三是学生通过活学活用,积累了作文词汇。


篇三: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的日积月累是关于生命的名言,课前就布置大家先进行背诵,生本理念,“先学后教”嘛,呵呵~课堂上检查,背诵情况还不错,现代文大白话,通俗易懂。
    课堂上,自然将重点放在自己对这几句话的感受,可以结合实际谈谈体会。刚开始,手稀稀拉拉地举了起来,依然是平时那些发言积极的老朋友。唉,没办法,读生字词时,个个踊跃地恨不能跳起来;读课文时,沉默了一半;到理解课文,发表自己感受时,总是那几个人撑场。鼓励了两句,无非是老生重谈。叫了几位,答案却是异乎寻常的精彩。有人由这几句名言,想到了另外的名言。有人由“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暂且叫他们甲和乙吧,一起下到了地狱,阎王爷问他们下辈子想做什么样的人,由他们自己选择,一种是不断付出的人,一种是不断接受的人,甲想,做不断接受的人多好啊,于是很快做出了选择,乙也很痛快地选择了做一个不断付出的人。很多年后,乙成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因为他的不断付出,不断给予,最后都有了收获。而甲,最后成了一个乞丐,每天所做的不过是不断接受别人的施舍。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看到了其他同学和我一样,惊讶而且震动,惊讶于这位同学的博学与口才,震动于故事中两人的遭遇与结局。
    可是这种回答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是笔头训练,你可能通过巡视发现哪些同学写得好,汇报时自然可以做得心中有数,让那些精彩的片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在口头表达的时候呢?即使能根据平时的对学生的了解大概猜到哪些同学能让课堂变得有趣且有意义,但如何能让其他同学也能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也能言之有物呢?


篇四:日积月累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的“我的发现”,让学生发现的是两句表达意思一样的话,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说。例如:马跑的快,不就离楚国就就越远了吗?/马跑的快,离楚国就越远了。一种用反问句的形式,另一种用肯定句的形式。
    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两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两个句子的特点,来明白“我的发现”到底让我们发现什么。然后,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个人,一个人一个句型,来进行练习。
    但是,等学生汇报成果的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正确率不是很高。经过反思,我感觉在我的教学中,我的要#p#副标题#e#求定的有些偏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要知道反问句是不需要回答的,只要能够知道,一句话能够用两种形式表现就可以了,让学生知道,反问句的语气表现的比较强烈。在训练中,让孩子自己进行练习也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差。在练习上,应该有个梯度,由浅入深。先进行口语练习,然后再写几个难的语句,让学生修改。如果这样进行教学环节,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学生学的会比较扎实。
    再说说“读读记记”,这个单元的“读读记记”主要讲的是比喻句和拟人句。句子正是因为用了比喻与拟人的手法,才让句子表达的比较优美。这些句子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出现过的句子。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句子都出现在哪篇课文中,然后再让学生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这一个环节里,我的教学显得很拖沓,没有时间观念,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寻找,这样的学习效率会降低。
为你推荐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