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2)

时间: 11-25 作者:陈赛国 栏目:反思


篇三: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我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培养好习惯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等因素,造就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四: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四年级《民族的节日》单元中表现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歌曲。这首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欢腾热烈的场面。通过各种情境创设,歌曲学唱,重、难点的处理,让学生了解蒙古族节日那达慕大会的活动,熟悉蒙古族风情的民族音乐和舞姿的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本节课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一直贯穿在蒙古族那达慕集会的整个活动和情境中。
    首先是导入,以蒙古族舞蹈《蒙古人》导入,抓住了学生喜欢舞蹈这一特点,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热情,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顺势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那达慕之歌》。
    初听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场面?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思维和想象,大胆创新,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创作体验中展示自我,老师学生分别用语言,歌声和亲密间的接触,勾通了师生间的情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在学习歌曲之前,抓住孩子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孩子们也喜欢气氛活跃的课堂,让他们在游戏中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益的。这几个环节:听音乐骑马、听音乐献哈达,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把歌曲的情绪,课堂的氛围推向最高潮,在合作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指出,声势教学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有趣的方式,“骑马”这种活动应用了跺脚声势进行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生动形象的mtv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听音乐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p#副标题#e#的表演欲,鼓励大胆探究,大胆发言,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环节,同学们在边听边表演的过程中聆听主题音乐几遍,对歌曲已有很深印象,再唱曲谱,学唱歌词已经是件很容易的事。歌词学习中学生可能对“马头琴”“好来宝”不太理解,我出示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题了。
    “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通过速度、力度音乐形象的不同处理,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力度既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教学重点,老师演示了两种力度变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力度变化,并给出选择的理由,体现出新课标中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给蒙古族同胞加油,分享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着欢快的歌声,带着幸福快乐和满足走出了音乐课堂,结束了这节音乐课。
    这节课在教学环节上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例如:
    1、四年级的学生可不用按节奏读歌词,不如让学生直接来打节奏。唱歌课的发声练习也不可缺少。在上课之前应备好学生,了解该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2、在教唱环节中,可问及学生有没有不会唱的地方或感觉难唱的地方,学生可直接来教学生,会唱的教不会唱的,体现出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整个过程中语言还不是很严谨,尤其是各个环节之间过渡性的语言。
    4、在力度变化的对比中,也应该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一下渐强和减弱的对比感觉,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5、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自弹自唱的环节,把自身的基本功展示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6、在课的最后可加入拓展延伸的环节,如: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打节奏,一组做骑马动作,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手打节奏,四组相结合,即可锻炼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习,才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表现,学习的效果才会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新教师,应该增加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思维和方式,换位思考,设法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