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迟到了教学反思
篇一:盼盼迟到了教学反思
一、品德课不是语文课
从严格意义上划分,一年级的品德课不是语文课,知识目标没有那么明确,它是一种生活课。可是很明显,我这节品德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像语文课那样充实细致。厚积而薄发,我要把往后的每一节品德课都当作是一种锻炼、自我实践的机会。
二、关注孩子年龄特点
我常常忘记自己教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常常稀里糊涂地以为他们这个应该会、那个应该会。其实,我还是没有切身地为孩子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备学生。
比如课的开始,由于受到课件的限制,没法用生动的动画来演示。在n个方案被否定以后,我决定找一个学生来扮演盼盼。后来同年级的曾老师看了我的教案后,给了我许多方面的建议,于是我把课的导入部分做了相关调整。
就是因为我没有“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尽管尽量按着曾老师的建议来上,仍然在这一块浪费掉许多时间。课后孙老师告诉我,如果我能把盼盼迟到的经过当成精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漫无目的地乱找图片,孩子们的回答就会水到渠成了,既节约了时间,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品德与生活的结合
课上,当我提问“你有像盼盼一样迟到的经历吗”等问题时,基本上孩子们都是说“没有”。很真实的回答,早读课上,确实没什么人迟到过。可是我在备课时却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于是导致了不知道下面的提问该如何继续。要是我在备课时能把教案及时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可能我的课就会是另一种上法了。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无法预设与替代的,如果品德课,能像它的名字一样,与生活紧密相连,那该是多么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呀!
篇二:盼盼迟到了教学反思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话题的设计来自孩子的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学习的情绪化、兴趣化非常严重。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能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迟到过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这样的经历还是有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很着急;有的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有的说我怕小朋友笑我;有的说我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不再迟到了……在分析盼盼为什么迟到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就更多了:有的说我觉得是因为盼盼爱睡懒觉,才会迟到的;有的说我认为他可能是晚上看动画片看的太晚了,有一次我也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第二天就迟到了;有的说他可能是吃早饭时动作太慢了,我吃早饭时妈妈就会提醒我:吃快点,呆会迟到了;有的说盼盼可能在路上玩……孩子们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孩子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篇三:盼盼迟到了教学反思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下面我就谈谈对本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