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教学反思(3)
时间: 08-04
作者:王寰宇
栏目:反思
不足之处:在比较高矮的游戏时,由于放的太开了,以至于课堂纪律有点乱,而且所花的时间过多了一点,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汇报发言。另外我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太晚。由于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所以没能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比长短、高矮、厚薄的例子。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有些练习题无法当堂解决。
反思四:高矮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成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 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教 材中原本是用一个生活情景——“两个小朋友扶盲人爷</pgn0080.txt/pgn>爷过马路”引出高矮。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容 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如树在台阶上,看似很高,实际不一定比马路上的汽车高,这就有干扰作用。所以我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9·1”事件,引出世贸大厦比 其他楼高的图片作为主题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现 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在教学 “高矮”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高矮、长短等有了初步感受,但对于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 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p#副标题#e#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如,寻找身边高矮的例子,估计、比较两人的身高和几个人的身高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兴 趣盎然,发言积极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时在闪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是经常遇到的,所以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身高、判断长短和厚薄、寻找最短路径等。
例如,练习题第4题“小蚂蚁回家”与第3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所以这里教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汇报时出现了数格子、数小 段、数拐弯的多少等情况,甚至有的孩子想像把路拉直再比较。在这里,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反思五: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比较对一年级学生并不陌生。不过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片面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亲身感受、经历比较的过程,以及理解比较的具体 方法。本节课,我并没有完全使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而是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和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作为素材,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自创情境,从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
2.学生亲身经历了比较的过程。
在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在让学生亲历比较手指的长短、比较从信封里任选两样东西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比较高矮、长短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