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2)
时间: 08-20
作者:袁旭
栏目:反思
2、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初步探索,那么全体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会相对顺畅些。在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归结为相交、不相交(平行)、重合三类后,我与同学们先来探究相交线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两条直线相交在哪?当学生回答出相交在一个点时,紧接着问这个点是几条直线的点,从而揭示公共点这个概念。然后请同学们给这样的直线起个名字,让他们依据相交线的特点去命名。相信随着相交线、交点等数学术语的得出,学生对相交线的特点把握得已经比较好了。
3、得出相交线的定义后,和同学们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把相交线再分类,区别出互相垂直的情况。当然仍是让学生去研究、分类、命名。如果感到有困难,教师的朋友角色就应该适时出现,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学生,毕竟概念是上位的,只要学生切实理解了概念的本质特点,那么规范语言、命名的问题就显得比较次要了。由于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很容易观察出来,只是名字可能起不准确,但是学生对相交理解的应当比较完整了。
三:知识内化,体会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中还指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有信心。所以这部分我安排了找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和一些判断题等等,使他们切实体会到自己的探索是有价值的,探索出的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的道理。
四:谈收获。
可以说这是一个自我反思的环节,主要是想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反省、认识、体会的再次认知。无论学生谈的是哪方面的收获,都体现出了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对于今后的自主探索起到了鼓舞作用。
反思四: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1. 开放课堂 激发潜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本课时我遵循“开放”的原则,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情境出发,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课堂开放,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搜集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有利于教师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几何直觉是增进数学理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径,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气,提高修养。”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促使学生认真审题的重要方法。学生的画法千变万化,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效果,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新知识。
3.巧设问题串 打造高效课堂
我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上,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有效的学习环境。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的设置,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争取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揭示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的快乐,继而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内驱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开花,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