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4)

时间: 07-09 作者:廖涛山 栏目:反思

3、通过比较揣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成吉思汗顿悟出来的道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老师把“沉痛”换成意思相近的“悲痛”,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沉痛”不但表现了成吉思汗悲痛,还反映了悲痛的程度是深沉的。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误失。”

4、注重唤起想像参与。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含的情感。教学中,吴老师在让学生体会鹰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手中的水杯及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时,引导学生想像:当鹰看到成吉思汗把水杯送到嘴边时,可能说些什么?假如你是那只鹰,你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主人要喝那有毒的水,你会对他说什么?孩子在想像中从而体会出鹰的心情。课堂上孩子通过想像女言得很精彩。有的同学说,如果我是那只鹰,当看到主人拿起水杯要喝水时,我会说:“主人,那水有毒,不能喝!”“主人哪,你为什么不听呢?那水不能喝,快倒了。”“主人呀,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有毒。”“主人哪,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不能喝,你要是喝了那水,一定会没命的。”吴老师让孩子在想像中把人物的形象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把他们带入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让学生读出文章隐在深处的内涵,加深学生的语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成了“圈养的动物”,个性受到压抑。但在今天,学生的思维是敏锐的,有着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我们的执教者充分领会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志去塑是不行的。因而在教学时,执教者充分地尊重他们的个性,给孩子一片亮丽的空间,努力地构筑适合他们思维种子发展的土壤,并使之萌发、破土、成长、壮大,如此最大限度地发展。


作文五: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反思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执教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道理的体会,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