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的帽子教学反思(2)
时间: 07-03
作者:李金鹏
栏目:反思
二、精心挑选词句
在会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选取能表达文章内容的词句,把词、句、篇相联系加以理解。刚才我所说的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老师根据本班情况来定。我在讲《珍妮的帽子》一课时,选取了“不幸”、“残酷”、“忐忑不安”、“迟迟”等几个词语,在选取时,我经过了仔细分析,这些词语不仅能表现文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三、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对于几个词语的理解也不能等同,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它们。比如说在认识“不幸”和“残酷”时,备课费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开始打算把两个词一起来理解,但经过考虑,两个词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就拆开了。“不幸”和“残酷”意义有些相近,“残酷”是不幸的加深,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会认识到这一点,“不幸”离我们较近,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列举身边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什么样的事才是不幸的。而对于“残酷”的理解再用这种方法就麻烦了,学生会与“不幸”的事区分不开,而且老师越讲越会使学生不清,因此,我就抓住了文章的语境,通过学生反复读,体会对珍妮残酷的事,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几秒钟,同时伴随着老师的讲解:珍妮,一个满头金发,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儿,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头发快掉光了,使她不敢和别人见面,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不爱蹦、也不爱跳、更不爱唱歌了,这些对于她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啊!紧接着让学生戴着刚才的感受,再次读这段话,从而达到理解。对于“忐忑不安”、“迟迟”两个词语的理解,则采取了表演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边做边说,就可以达到学生理解的程度了。
总之,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目的就是透彻的理解,在此我还有个建议,无论想让学生干什么,都必须给学生时间去想,那种一问就答的做法,不是问题没有价值,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这种做法行不通,一个问题的出现,老师还需要思考呢,更何况学生呢,在语境中识字,真的值得去研究,我在课上用的这几种方法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