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反思(3)

时间: 07-28 作者:王玉珏 栏目:反思

其次是如何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有价值的问题应是在熟悉教材和学生之后才能提出来的。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而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更广泛地进行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上同一节课,同课异构不应当仅仅出现在一些所谓的的课题研讨会上,更应当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涯的追求之一。没有最好最完美的课,百花齐放才是教学的春天。

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前,我在重新备好课以后又参考了我以前上课的教案,把三个教案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从而生成了两个新的教学流程。其中一个是以一个红富士苹果引出军国主义教育的话题,直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另一个则是从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入手,引导学生从浅到深地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引导他们掌握这种多角度阅读的方法。

另外,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p#副标题#e#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叶圣陶之“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就是要求我们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

我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尝试过多种话题导入方式,在一个班,我是学了网上所见一位同仁的做法:带去一个精心挑选的红富士苹果。学生马上被这苹果吸引住了,都在猜今天老师怎么会带苹果上课,都带着一种好奇兴奋,议论纷纷。这无形中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为语文课的开展打好了基础。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是红富士苹果,为什么叫‘红富士’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展开讨论。“对,富士让我们联想到日本的富士山。这个品种经过了日本人的改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亚洲最好的苹果产自我们中国的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敞开怀吃这样的苹果!’同学们,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充当战争炮灰。自然过渡到德国纳粹对青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在另一个班我用的是简洁的导入方式,从小说的三要素开始引导学生阅读,课堂气氛明显不如前一个班。

之前我还设计过这样的作业:在《最后的常春藤叶》和《一个人的遭遇》等课的教学基础上,让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以问题导读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