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2)

时间: 07-19 作者:徐阳 栏目:反思


反思三: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槐树叶》是一首小诗,是台湾诗人纪弦的。在解读这首小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有限:作者,我并不了解,我是在看了教参以后才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风格的。课堂上,很想告诉同学关于表达台湾游子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的诗歌,可是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我读的书真的是少了。台湾诗人的诗,想当堂背诵朗读一首也不能完全想起来,只记得只言片语。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读或只读一遍就学透,是不可能的。通过读疏通文句,通过读领悟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久而久之这样做,阅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好的语文老师是更要博览群书了。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优秀的教师,我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读书。

多读书,读好书,做一名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
 

反思四: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槐树叶》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远离大陆故土6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一次偶然翻阅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映入 眼帘,由此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诗中浓郁的乡愁拳拳的爱国之情,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这是我选择这一课做为实验的原因之一,另一个 原因就是想借这篇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赏析能力。上完这堂实验课后,想想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颇有感慨。先说说这节课做得比较 好的地方吧!

一、导入设计新颖,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学 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我这样设计导入,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深情的朗诵余光中的《乡愁》,然后设计提问:“余光中 的诗中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再引导学生回忆过去与有关乡情的作品(如《静夜思》)、《天净沙·秋思》等)在此之后我设计的语言是:乡思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之 一,乡思一直是文人久唱不衰的主题。当他们离家万里时,一片枯黄的树叶,一张旧照片,一轮明月,动能触动他们的思乡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同样是表达思 乡情感的现代诗《一片槐树叶》。如此导入,创设出与新课标相适应的学习情景,既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又能充分激发学生情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情感。

本 文是现代词,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初读诗歌整体感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 歌内容。在此介绍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情感。2、品读诗歌,体悟诗词。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诗情。3、熟读诗歌,升华情感。 特别是在诵读部分,我重视范读。打破传统的听朗读录音,而是由自己示范,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范读过后,再设计了一个朗读比赛,极大的调动学生心中的竞争 热情。而且学生朗读过后不是老师去评价,#p#副标题#e#而是由学生自己评价。如此一来,整节课学生都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 字中蕴含的深深的情感。从课堂中同学们的表现和课后的与学生交流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