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教学反思(2)

时间: 07-17 作者:阳媚媛 栏目:反思

反思四:造房子教学反思

一、小组同伴的参与率不高。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一个人并不能真正完成高效率的探究活动,必须要多人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各项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今天在课堂上,大家看到了每个小组都有未参与活动的学生,尤其是第五小组汇报时,说他们两个人完成的图纸设计,就更证明了这一点。实事求是的讲,他们两人设计的图纸确实不错:上面有三角形结构,有拱形结构,而且也非常美观,基本上用到了前几课所学的知识。但我们科学课上要讲究合作,所以在课上,我建议他们以后要注意小组合作。虽然是这样,但怎样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活动,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个困扰我好长时间的问题,一直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在我的课堂上,探究课和观察课,学生参与率还比较高,但拓展创新课和搜集资料课,学生的参与率真的很低。我也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的研讨交流,把“提高学生参与率”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找到好的办法,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二、抓不住新的生成,使有效的教学资源流失。

现在的高效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只有周密的预设,才有理想的生成。但再好的预设,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意外的生成,这时,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意外的生成,而且巧妙处理,一定会形成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反之,只会使有效的教学资源流失。

这节课,我在课前,我就交给了组长两个任务:一是为大家服务;二是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共同研究,共同探讨,高效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本来以为这样的设计,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但事实上,学生的参与率还是很低。大家也注意到,课堂上有一个稍胖的小男孩最活跃,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但是我没有抓住,没能利用他来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当有的小组失掉了展示图纸设计的交流机会时,有的同伴产生了责怪之意,这时,如果我能及时抓住这一生成,让其寻找原因,交流心情,也会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和升华,但这些很好的教学资源,我没有抓住,白白地流失了,现在反思起来,真的好可惜!


反思五:造房子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上手工《造房子》,主要是运用剪好的几何图形拼贴出房子。由于班内幼儿年龄偏小,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在手工活动中,老师和幼儿都显得比较“吃力”。我们常采用的形式是第一环节老师一步步的具体示范讲解,接下来就是孩子们按部就班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那些“老师我不会”、“老师帮帮我”等求助声总是不绝于耳。于是耐心的时候我一个个地再一次分步骤进行示范讲解,性急的时候我则一帮到底。不知不觉中,一个手工活动竟然成了老师自己的流水作业,完全失去了活动的教学意义。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活动目标过于单一,过于注重活动结果的象形性

2.活动过程流于形式

3.过于注重幼儿某项技能的掌握

所以当我在确定手工活动题材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是否适合幼儿的具体实践能力,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相应的可操作空间;能否激起幼儿主动操作、探索的积极性,而不只是简单的技能传授。实践告诉我,在宽泛的可操作空间中,幼儿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操作,创造力获得了充分的释放。

操作材料的准备:

孩子们熟知的、适合于具体活动内容的材料有利于他们立即上手,并将思维重点放在制作形象上,更有利于幼儿进行创新思维。所以我想如果在《造房子》活动之前,让小朋友先观察周围的房子,因为周围的房子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在活动之前,请幼儿一起看一下房子的结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窗户和门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有了感性的认识,请幼儿自由想象,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尽可以大胆地进行制作,而不必拘泥于老师所要求的形象,也不是一味的灌输。所以后来我在美工区放置了大小和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拼贴房子。在操作过程中,小朋友都很感兴趣,结果,作品的丰富程度令我大吃一惊;熊佳磊拼贴了一幢楼,还开了左右两扇门,说这样方便人出入。张李阳拼贴的房子开了扇窗户,还装上了烟囱……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还是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说明尊重孩子还没有成为我们的习惯性行为。还需要不断地去反思,去改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