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2)
时间: 07-17
作者:付成名
栏目:反思
反思二: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在哪呢?
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由于祥子所处的时代与学生们比较久远,即使让生了解了时代背景也真不能感同身受,于是,我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赏析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上,给出学生赏析的方法,让生在小组间选择最想赏析的方法进行讨论,对于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再通过读的形式更深地感受,从而了解老舍的写作功底并能在赏析的基础上学会写景、写人。不过,也不是纯粹不让学生感受人物遭遇,我觉得这是一体的,日写得越烈,雨写得越暴,人写的越细致,才能更让人感受到祥子的苦命与悲惨遭遇。
韩雪萍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沉潜到语言中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应该是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从语言中来,到语言中去。但当面对别人的评课时,思想教育的不到位是这节课的弱点,可能这一点的确是这节课的弱点,但是否这应该当做是本节课的重点去让生体会呢?我也记得,韩老师还说:“语文教学有其独担其任的功能,不可种他人的田,荒自家的地。”真是有些困惑,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什么?是思想教育政治课吗?谈到这,我只觉得思想教育不应作为重点,但可以渗透。
反思三: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不是以情节的曲折感人取胜,而是以景物描写见长,把“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作为祥子拉车的背景,写出了祥子的悲惨命运,鞭挞了吃人的旧社会。回想上课的整个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多角度认识事物,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两个学习目标的制定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是不可颠倒顺序的,即遵循了整体感知、研读文本、理清方法、体会真情的阅读思路。
二、重视对课文独特的感悟
《在烈日和暴雨下》整个教学过程的构思都源于我自己对文章的解读和感悟,尤其是本文篇幅较长,又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学生读起来没有兴趣;另外,这些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他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感觉,因此也不会对文中的人物产生同情感。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会感动别人;自己理解了的内容,再去传达给学生,这是我一贯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课件的合理使用
本节课我精心制作修改了十几张幻灯片,用来展示讲课内容;课件的设计是为用而制,辅助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堂课下来,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如:教师的范读激情不够充沛;虽然有景物描写方法的总结,但没有完全落实。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反思四: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一篇小说如何去教?值得我们去探究。小说头绪多、容量大,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分析小说的人物,又要重视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既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 节,又要能够有条理地展示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既要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活力、趣味、,因此说,课堂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研读这篇小说的文本后,找到了侧重点,这篇小说应注重分析环境上下功夫。小说教学一般教学程序和规律,于 是我尝试我的第一堂课小说教学,首先简介作者,出示目标,然后正音正字,点评,由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导入新课,引出本篇小说人物是谁?按课文情节发展,要求 学生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接着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祥子在烈日下和在暴雨下的活动,通过前后对比找出祥子在暴雨下哆嗦的像一片树叶的原因,指出祥子悲惨命运 是社会制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