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的植物教学反思(2)

时间: 06-09 作者:张金平 栏目:反思

2、务本求实学语言。

虽然是说明文,也不能上成自然科学课。在教学中,为了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一改以往教学设计中被尊为范例的“表格式”学习方法,采用了板书摘要式呈现植物外形特点与吃虫方法的联系。尤其是在进行第二种植物教学是,采取了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方法,用角色自我介绍和植物讲解员的身份进行讲解等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把外形特点与植物吃虫方式的联系渗透其中,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我自认为,这种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也学习了课文内容。从课堂效果看,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形式的。

3、体现工具性学表达

本篇课文很有特点,都是先描述植物的外形,再写它吃虫的过程,最后分别举实例说明,在描写外形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学习选材------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和节省时间,我采取了图片观察与教师语言叙述的形式,很巧妙的避开了试讲过程中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或出现文字障碍和需要花费时间这些困难,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明文的数字说明方法被广泛运用,本课也有体现。在教学猪笼草这一部分时,出示了各种各样的笼子,然后出示文中关于对笼子描写的句段,让学生边读边比划,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体会数字说明在文中的作用。同时,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说明不确定事物的时候,模糊的语言比准确的语言反而更准确。因为采用的方式方法适合学生,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被教研员欣赏。

在仿写的时候,为了降低难度,我没有采取以往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片对捕蝇草外形描写的文字中去挑留的方法,而是用先观察图片,再观察视频,然后让学生“说选材”的方法,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难点——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写出吃虫过程这个训练点上来。也被教研员欣赏。

我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举例方法的真实性上,因为前边的功夫做得不足,学生体会不到位。课的收尾显得有些匆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研员的意见是:还是应该利用表格形式,学习两种植物的外形特点和吃虫方式的联系;在出示学习任务时,应该整体出示,不应该分散成一个一个小问题,注意整体性教学。还有就是容量太大,有些地方就不能做实。

我十分同意教研员的意见,教研员很有见地,可见对这篇课文也很有研究。

我与经典教案和教学设计不同的地方可能也是这些。我唯一更改的原因就是从试讲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不求最好,只求适合。我最终的教学设计还是遵循了适合学生这一特点。虽然有不足,但我觉得这也正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地方------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反思二:吃虫的植物教学反思

这次我执教的《吃虫的植物》这篇课文是生本实验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突出生本实验的教学理论“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说、以读引写”,坚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原则,把课文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中去感悟提高。根据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突出“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一步又一步、一次又一次的内化,尊重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适时适地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只有这样,预设才是生动的,实施的教学将也才是有生命力的。在教学这节课时,我根据前面几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将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一是在导入阶段出示两种吃虫植物的名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观察来介绍这两种植物,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是如何将这两种植物的样子和捕虫过程写具体的。二是在学生交流这两种植物吃虫过程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着两种植物介绍自己,而不是以讲解员的身份来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亲切、自然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利用和创新。从教学效果看,由于注重了预设过程的“以学定教”,因此学生表现得很投入、积极,而且有不少创造性的火花爆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