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的植物教学反思(3)
时间: 06-09
作者:张金平
栏目:反思
2、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模拟角色介绍,一位学生上台介绍猪笼草时,只介绍了它的捕虫过程,而没有介绍它的样子,于是,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他有没有介绍清楚、具体?”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再来介绍猪笼草的样子,学生很快便清楚地介绍了出来。这时,我本来根据自己的预设,应该进入到扩展阅读的环节,可是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猪笼草的细毛上的蜜汁是从哪来的?茅膏草的柔毛上为什么会有黏液呢?”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善于动脑筋,提出的问题恰好是需要孩子在课外阅读有关的书籍才能解决的。我立刻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一下子兴趣高涨,由于有些学生在课前阅读了有关的资料,因此很快就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此时似乎还意犹未尽,我便借机引入课外资料的交流:“同学们,你们不仅通过阅读了解这个问题,老师还知道你们认识了许多其它有趣的植物,请你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立刻积极、热烈地进行交流了。我想,只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3、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内化和创新,但在教学中忽视了落实课文中句子的训练,没有体现出对语文工具性特点的落实,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介绍这两种植物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动词进一步了解它们捕虫的过程,品析词句,进行朗读赏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更扎实。
反思三:吃虫的植物教学反思
《吃虫草》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从教学内容来说非常生动有趣的,因为吃虫草是生活在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很少见,所以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图片的介绍了解吃虫草这种植物的奇妙,更是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在设计上,我采用了直观欣赏式,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吃虫草,有助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的提高。在导入部分,我运用了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植物靠捕捉小虫子来制造养分生存。后面我又采用了flash制作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吃虫草捕捉小虫子的过程→各种形态的吃虫草图片的欣赏→学生吃虫草范画作品欣赏。范画欣赏时我选取了几种美术创作方式,有绘画、彩纸剪贴、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吃虫草奇特的外形、鲜艳的色彩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为作业设计起到了铺垫。最后运用彩色纸装饰师生共建一个以吃虫草为主题的大花园。
本课的优点主要有三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课以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子?吃虫草是怎样捕捉虫子的?吃虫的植物靠什么来吸引小虫子?这三个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能够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大量展示吃虫草的有关资源,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美术学科教与学的工具。通过播放视频,拓展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