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教学反思(2)
时间: 06-23
作者:邹文杰
栏目:反思
接着从认识时、认识分两个环节的教学中,通过课件演示,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5分5分数的概念,为认识时间这一教学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刻度,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多少小格,每个大格的刻度所对应的数表示什么。教师可先对学生说明: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为引出“1时=60分”这一教学目标做好铺垫。最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教学中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有的学生跳绳、有的抖空竹、有的写字、有的读课文、有的写口算……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小班空间大、人数少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现的空间,这是大班教学无法达到的,并体现小班化的个性化发展。此外本环节中教学设计,我结合了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活动。如:写字好的同学写字、口算速度快的口算、肢体活动占优势的学生跳绳、抖空竹……为目标达成度的高效实现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练习设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活泼、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练习,巩固了本课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达成了教学目标,并让学生体会到了身边的数学。
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采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力,同时注意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第一,多媒体的使用,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第二,教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探索知识的动机,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如,练习十五的第1题,通过配乐、画外音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三,能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里,教师多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次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最后由配乐朗诵结束全课,巧妙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学生要掌握不同的知识点,要通过自主、探究、协作等有效的学习过程才会有实效的结果。而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达成度就必须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节奏,使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堂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反思三: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本次反思先重点就来谈一谈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分段时间的计算,所以课后思考中认为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层次教学。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分成第一层次求7:00到8:00经过多少时间,第二层次求7:30到7:45经过多长时间,第三层次求8:40到9:00经过时间,最后是求11:40到12:05经过时间。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从简单的减法:只看几时大数减小数到只看几分的大数减小数,再到几时几分到下一个整时的计算方法,给最后的分段计算打下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计算时间的经过,因此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和算式的方法都要求孩子掌握。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学了数格子和算式方法但在教学11:40到12:05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分段的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在这段教学中应让孩子明白先计算11:40到12:00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想12:00到12:05经过了多长,把两个时间加起来就算出来了。让学生学会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