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教学反思

时间: 07-19 作者:谷博文 栏目:反思
反思一:圆锥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体体积后,我静静思考,这节课有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不足.具体如下:
   
一.本节课多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获取新知,如1、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圆锥的高,从而找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2、动手剪开圆锥的侧面,验证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3、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3,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4、测量学具有关数据,计算体积等。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本节课的基本教学顺序是:激疑——猜想——验证——应用。如,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关系,然后实验验证。教给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科学方法验证的数学方法。又如:学习了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1、计算学具的体积;2、课件出示:学校操场有一堆沙子,现在想知道它的体积,该怎样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兴趣。

三.本节课中我多次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使一些抽象的、不容易演示的内容形象化。如:平面图形旋转成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高的演示和画法,测量沙子的高和底面周长等。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学生在计算时有问题还,错误率比较高。


反思二:圆锥教学反思 

一、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这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认识圆锥体的基本特征时我的设计是先认识底面,再认识侧面,教师演示教具后再认识高。在学习中,由圆柱转化到圆锥后,学生们先说出了高,我也就及时为学生先讲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把公式的应用这一教学任务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2、圆柱被削下去多多少,还剩下多少?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4、削下去的部分是留下的几倍?  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并不空洞,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着。本课我渗透的德育思想是“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生们在动手探究的实践中体会到了,而且在课后的小结中自己总结了出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