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节选)教学反思(3)
时间: 06-21
作者:胡伯轩
栏目:反思
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过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的多媒体,播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时的短片,之后又声情并茂的讲述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幕,现场庄严的气氛,人民的欢声笑语,人民喜极而泣喜极而舞的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得学生在后来的朗读中比较入情入境。
四、小结有力,再次渲染。
一个好的结语可以起到概括主题,余音绕梁的作用,我是这样做结的: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在天之灵的是,他梦寐不忘的“七子”已逐一回归。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只有台湾还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痛,但是,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它也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它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放歌曲,一起唱)”
反思四:七子之歌(节选)教学反思
一、感悟与质疑和谐相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提倡让学生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我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 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二、想像入手,读中悟情。想像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像,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感情,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如我引导学生想像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生命、是财富,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基础上我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使学生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三、创设情境,激趣生情。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