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教学反思(2)

时间: 06-16 作者:李博文 栏目:反思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三: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16课,本课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帮助学生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结合《同步拓展阅读》中的故事,结合介绍他的生平,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接着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课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而写的。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及时过渡:“孔繁森就是这样,对待三个孤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过渡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最后,我补充介绍了两个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他。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孔繁森关心爱护藏胞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藏团结所作的贡献。音乐、图片、文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中最后藏族同胞的儿歌也是重点,我先介绍了藏族人民一开始对我们汉族的仇视,然后问孩子们:为什么他们又会认为藏族和汉族是一对兄弟?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孔繁森在藏胞心中的印象,自然又点到了文中的中心句: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比较动情,呵呵,开心!
#p#副标题#e#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