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反思(3)
时间: 06-14
作者:邹伟
栏目:反思
再次,朗读指导有层次感。以多种形式的朗 读来升华主题。在自读古诗中,我提出的朗读要求是: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的读通诗句。检查朗读时,就以读准和有节奏的读通诗句这个标准让学生来评价。在 学生对整首诗进行了深入理解后,我提出的朗读要求变为:要求读出贺知章非常想念家乡,又高兴又难过的心情。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 配乐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本来设计了一个地方叫接读。可是我没有利用好,男女同学之间合作了一遍。原本可以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可是没有指导好孩 子们入情入境去读,有些遗憾。最后还有一个唱古诗,让孩子们用唱的方式记住古诗,感受另一种学习的快乐!
师生互动,深入理解诗意。在学生 初步读懂了诗意后,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80岁的贺知章回到家乡时那种悲喜交加的复杂的感情,我创设了两个情境:①师生用家乡话合作表演贺知章和孩子们 的对话场景②拓展练习说话:五十年了,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通过交流让学生走进贺知章的内心,体会老人回到家乡悲喜交加的内心情感。
最 后的课堂总结,对比说一说自己的父母离开了家,要多久才会回来?而为什么贺知章要隔50年才能回到家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工作繁忙)为什么贺知章 80多岁还要回到故乡呢?这一两串的疑问升华了主题。(作者思念故乡)然后,请孩子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有一个同学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也得到了全班同 学的热烈掌声。他说:“无论我们与自己的家乡相隔多么遥远,都无法阻挡我们对家乡浓浓的爱!”这样一句意义深远的话,居然出自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口中,真是 让人佩服与欣慰!
上完课后,老师们也给我提了很多很多的意见,真的很感谢专家对我的悉心指导,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的帮助。这一堂课下来,我自己也觉得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一、在朗读方面,我没有具体地指导孩子的朗读。所以孩子们很难做到入情入境地读。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配乐朗读时,其实自己的情感已经到位了,我眼含着泪花,但就是没有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有些遗憾。
二、情境表演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可是我和学生都没放开来表演,以至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因为怕时间分配不够,在练习说话时,没有给孩子很多谈论的时间,语言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
四、课文当中的插图很好,可是我没有回归课本,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应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
五、在练习说话时,没有指导有些孩子把话说完整,应指导孩子们进行恰当的点拨。
六、由于原先自己一直教高段,所以低年段的儿童话语言比较少。
七、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也不够多样化,比较笼统。应有针对性评价,评价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总之,这次专家指导课对我是一次历练,更是一次快乐地收获。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有了上好古诗课教学的经验和信心!加油!
反思五: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 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 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先生写的一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贺知 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 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