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3)
时间: 06-14
作者:周付军
栏目:反思
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积极的一种重要标志,当然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更重要地要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去探究。比如对“望洋兴叹”中引号的作用,通过讨论、上网查询等途径,教师也没有定论。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三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1.引用成语。(“望洋兴叹”是古代的成语故事。)2.表示特殊含义。(“望洋兴叹”本义是仰望海神而兴叹。课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3.表示强调。有学生指出:“望洋兴叹”与上文的“喜怒无常”是相照应的,加引号强调人类面对“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的大海显得束手无策,感叹自己的渺小。#p#副标题#e#结果大多数同学比较倾向第三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养成勤于思考、钻研、探究的习惯。还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课文是介绍“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什么还要介绍它发脾气,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内容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幼稚,也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是不能说这不是学生的思维成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最终的结论是:1.海洋既给人类提供便利,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说明它与人类关系密切。2.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目的是为了尽量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3.海洋的喜怒无常,也说明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的“风浪”与挑战。下课的音乐响了,还有一位学生补充:海洋发脾气,给人类带来灾难,这是对人类污染海洋、破坏海洋资源的一种“警告”。这样的思维方式显然带有童话的色彩,但是你能说她不会思考吗?
反思五: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课文不仅要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
教学中时, 首先引导学生们感悟海洋。比如,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人们为什么热爱又敬畏海洋?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的写出了人们热爱又敬畏海洋的原因?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学生自读自悟后,讨论交流。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文最后强调了“保护海洋,珍惜海洋”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设计课后练习时,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和阅读有关海洋的资料,完成一篇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海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们在美丽的海洋中想象,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