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的判断教学反思(3)

时间: 06-12 作者:荀佳雨 栏目:反思

一、创设情境,自然融入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语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碰到的课文往往不是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中发生的事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想办法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让学生能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在一个大的环境背景之下去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本次《果敢的判断》一课中,我就注意将学生带入到比赛当时的环境之中,领着学生一步步的体会比赛当时的紧张气氛,场上选手的高度紧张状态和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比赛之中的情景。

首先,我请全体学生思考:在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之中,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小泽征尔发现了乐谱中的错误。他会怎么想?怎么办?学生站在小泽征尔的角度上,帮助小泽征尔考虑了很多的后果:说,自己可能丧失问鼎冠军的机会,不说,自己是指挥家怎么能糊弄自己最爱的音乐呢……

之后我带着学生体会,除了自身的矛盾之外,还有这来自外部的压力:几百名,国际的音乐大师,郑重地声明乐谱没问题……假如你面对这一切的压力和挑战会怎么办?小泽征尔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很多孩子都体会到了一般人不会一个人挑战权威,何况是这么多的权威。说明小泽征尔很勇敢。还有的孩子谈到小泽征尔很自信、很认真、很坚定……

之后我再请学生们闭上自己的眼睛想想当时的情景,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创设情景:为了维护音乐的严肃性和艺术的纯洁,小泽征尔果敢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向权威挑战,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此时,学生体会到了这个判断得来的不易,说出的不易,自然也就体会到了小泽征尔说出那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之中所蕴含的坚定、自信和果断了。

这样在读课文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将感情带入到课文中,想象自己就是小泽征尔,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读书,课堂也不再是那么空洞无味的了。

二、语言精练,注重注重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的设计。

在此次的视导备课过程之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傅赵艳梅老师。我本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从来不会注意一些细小的地方,但是在备课过程中通过与赵老师的交流,我学会了设计教案中的导入语,并且认识到了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和小结语的重要性。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关系着整堂课的效果。而过渡语和小结语是连接课程中各个细小部分的重要纽带,设计得好,整堂课就像串成了一串,给人感觉密不可分。尤其小结语,更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做到对所学的知识心中有数。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请孩子们试着边读边勾画,将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字、词、句旁。孩子们足足花了10分钟时间去写体会,又花了5分钟把自己的体会拿出来分享。我把时间都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用所学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作批注,去体会文章的字、词、句。虽然有些孩子的体会十分勉强,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孩子们真正的在思考,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孩子们思维不成熟,所以他们想得也很不周全,不过没关系,相信在多次这种尝试之后,孩子们能写出独特、精彩、成熟的体会。

上了这节课,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没有真正落实读,且读的形式不丰富,所以孩子们没有读出非常特别的味儿来。二、创设情境后,请孩子们想象小泽征尔再三考虑的内容,这个环节我用两个填空题“不是()的错,因为( );不是( )的错觉,因为( )。”引导学生,其实限制了学生思维,这样就造成了老师和学生对文章深度挖掘不够,不能更透彻地理解文章了。三、评价学生的语言应有评判性,还应该有具体内容,这一点我做得十分不足。所以,我以后定会强迫自己改变课堂中随口评价的毛病。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我的评价还并不是很适合学生,只是处于模仿阶段。但只有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中努力做出最好评价的重要性,努力利用有效的评价策略,评价方式,一定也能使我的课堂从机械走向灵活,从僵化走向开放。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