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3)

时间: 03-25 作者:燕留方 栏目: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四: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的。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比较注重诵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诵读,这节课的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
    首先让学生读通:通过学生试读,个人练读,小组自学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
#p#副标题#e#
    然后让学生读懂。让学生对照注释,试着说一说文章的大概意思。我再引导学生一字一句地理解,将每一句话读懂,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再指名读一读,看谁写得最通顺,最贴切。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去理解,去用文字表达,达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是读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辩论的语气。重点处,我适时地点拨,如:两个小儿争辩时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是为了强调他各持己见、胸有成竹的心态)有“车盖”的车古时候是给什么人坐的,在这里“车盖”象征着什么,怎么读;“盘盂”与“车盖”相比天壤之别,怎么读……这样,学生带着感受读出对比的语调,一轻一重,这样的训练就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读出韵味”一点了。
    最后,我加入“明理”的环节。这个明理指的是“两小儿辩日”一课的科学道理。也就是究竟是“远大近小”还是“远小近大”。学生学习了这一课,往往还是对两小儿所争辩的事情模棱两可。我首先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半学生说第一个小孩说的对,还有一半的学生说第二个小孩的对。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由老师来告诉答案,就让学生回家上网查阅资料,明天告诉老师。结果第二天,大部分学生都查到了资料,大家都认真读,认真理解,明白了真正的科学原理。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五:

    对于文言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陌生了。 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的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
    这节课除了大量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两小儿辩日的核心所在,我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同学们很快找出答案,“远——近”、“大——小”、“凉——热”。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辩论核心的一组词,来检查初读一遍课文后的学习状况,得出结论: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大胆舍弃了让学生反复研读,并立即放手,让孩子们发表见解,讨论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事实证明,这种“舍弃”符合孩子的需求。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采用各种形式的辩论,使学生激起探究本文的兴趣,但是缺点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放在了对太阳远近,两个孩子用不同论据来论证,有什么科学依据上。似乎变成了科学课!
    因此对于“熟读成诵”及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达成度不够。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太确切,还需要老师去帮扶。
为你推荐
2014-07-04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