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反思(4)

时间: 02-08 作者:张婷 栏目:反思
    不足之处:
    一、缺少创意
    整个教学流程的设置中规中矩,没有进行大胆的取舍,而是依照教学参考从情节梳理到感知人物,从人物品质到写作目的,从语言品析到课后习题,全都设计进教学环节之中,真是一丝一毫都没有丢弃。我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环节比较流畅的衔接起来,所以造成了课堂容量太大没有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的结果,虽然果断结束,将作业及时进行调整,但还是略显仓促。
    也由于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学参考书,造成课堂探究的时间不足。虽然袁小园老师评价我的课注重文字鉴赏,但这评价实在让我汗颜,因为时间的不充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就不充分,因而原先设想的鉴赏品析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忽视了交流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给了学生答话的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取消答话模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这是应该的,但回顾本堂课,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会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的全过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


信客教学反思三:

    对于《信客》的教学,我的处理是比较自由的。从教材的地位上看,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从整体把握上看,这篇课文不需要深刻把握作品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内涵。所以,只要在整体把握上懂得了信客这么个人物在单元主题“让世界充满爱”中的实际涵义,那么在课堂上的教学就会显得比较自由,没有这个或那个的教学目标要完成,显得负担沉重似的。所以,对《信客》的教学,我只把握一点,就是把发问权“扔”给学生,他们爱怎么问都行,问字词,问不懂的地方,只要自己疑惑的地方就可以发问,总之就是学生问,这样可以无形间培养他们的提问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这堂课能控制到完成字词教学和文本解读就比较成功了。
    总结在两个班的教学,这次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自由提问题。
    十一班的学生发问得比较多而活跃。多问字词,于是这堂课就以字词教学为重。比如在学生问了好几个字词,有的问拼音怎么读,如“猝然”,明确后,学生又问什么意思,另个学生快速回答:“就是突然间”的意思。我很高兴,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是以学生之间互相得到解决为最佳。然后问到“号啕大哭”的注音和解释,我没有回答,先让他们用这个词语造句:
    学生一:亲人去世了,家人都号啕大哭。
    学生二:小孩子要买东西,家长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后号啕大哭。
    我问:你们对比一下,哪个句子中用“号啕大哭”用得妥当些?
    无人回应。我继续问:亲人去世,家人应该都很悲痛吧?学生说是。
    那么,感情悲痛时会是怎么样哭呢?都号啕大哭吗?可见号啕大哭是怎么哭法?
    学生明白了,号啕大哭就是大声地哭的意思。
    那么,在想想刚才两个造句,谁造得较为妥当些?学生觉得第二个句子造得好些。
    不错!我表扬了一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