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4)

时间: 02-08 作者:庄婉洁 栏目:反思
    教过本课的教师都来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安排与下面类似的教学环节?五分钟人物速写。请学生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大家听同学读写好的短文一起猜写的谁,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阅读课与写作课各自承载的任务,不去讨论一篇作为初一学生因疑难句子较多有阅读障碍的文章该不该安排写作指导,只想讨论这里安排的外貌描写训练与课文中的外貌描写挂得上吗?
    我在阅读教材时觉得,本文的外貌描写很具特色,是一种写作高手凭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把人物放在一定距离进行观照,是在淡定之后的一种写神手法。这是初一学生没法学也不可能学到的技巧,与看着对象进行描摹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我没有选择学习本文外貌描写的手法作为教学内容,而是选择文章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而不称“音乐大师”作为教学内容,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真正去读懂文本。
    当然,安排读写结合了的老师绝不为错,因为教材、教参、各种教案都是这样设计的。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五:

    今年,学校组织教学调研,打造精品课堂,有幸被选中第一个进行试讲的语文教师,不幸把课讲砸了。
    课前,准备了一定时间,结合李万霞老师提出的猜测发现法,进行了相关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最近几年才收入初中教材的自读课文,属于名人传记一类题材,文章截取了贝多芬生活的一个生活片段,来表现贝多分的独特的精神特质,悲惨的生活遭遇。特别是他不屈从命运的绰越灵魂。人物离学生有一定距离,需做相关知识的补充。结合猜测发现法,进行如下设计。
    看题目,猜读写作内容及写法。然后读课文,比较猜读同异,并思索作者这样安排写作内容和写法的目的。
    结合写作体裁,明确学习的常规目标,独特目标,同时结合这一课难以理解的语句较多,设计讨论环节,展示环节。
    人物传记,自然离不开人物分析及刻画人物的方法。鉴于此特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讨论交流,理解疑难语句。二是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三是探究写作方法,尤其是外貌描写,并进行写作训练。这期间贯穿猜读发现法。
    教学过程:以观对联猜人物及作品,学生兴趣盎然,进而欣赏《命运交响曲》谈对此曲的见解。范志峰同学说的头头是道。这就引出了课题。
    接着检查重点字词的发现掌握,进而检查猜读与读后的异同。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在预习中的发现。并在班内交流。因疑难太多,交流花费了太多时间。
    然后,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人物分析。因为疑难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环节很简单。
    着又进行写法探究。——看看表,时间确实有点少。于是加快了教学的节奏。直奔了写法,简述了贝多芬的写法,便开始让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训练——实际上学生缺少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自然写作缺少了灵性。
    总之,这堂课上完后,就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是时间调控方面,前松后紧;而是外貌描写缺少针对性的研读分析。当然还有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课上完后全体语文教师在陈校长的组织下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我自己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关于ppt的设计,知识点、技能训练点应采用链接式。以解决ppt课件固定内容固定顺序,讲课受限制被它牵着走的现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