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反思(3)

时间: 02-11 作者:李贵花 栏目:反思
    始终觉得文言文教学,面对普通班级,如何做到文辞与思想兼顾,不走老路,要上出新意,是我很难解决的顽症,现在迈出一小步,也算尝试!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四:

  《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简练生动,寥寥数语即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文言文教学应注重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清文意,读出感情。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我将教学程序设计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检查预习成果1、走进名著,认识人物2、了解史书,积累知识3、正音正字(三)传授新知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再读──读懂文意3、三读──读出语气4、四读-------比较读,总结反思5、五读-----熟读成诵6、六读----积累读,课外延伸。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诵读为本,采用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模仿读、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我将本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完成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读出语气的教学目标。在课前为学生印发了导学案,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由于今天天气的原因,导学案未能及时印出,等发到学生手中时还有不到20分钟的预习时间。由于心里担心学生预习不好,准备不充分,在上课导课时略显紧张,导入不太熟练和自然。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衔接的也不够严密。个别地方教师语言啰嗦重复,在点拨“士别三日”的“三”应怎样理解时,语言拖泥带水不够干练。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中,学生预习不充分,学生质疑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有待培养。在模仿揣读人物语气这一环节中,用时过少,由于总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指导学生模仿读过于着急和匆忙,应给各小组讨论交流模仿试读的时间,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揣摩人物的语气,这样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在“点拨现实说法”这一规劝方式时,用时过多,由于备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前也没用预设,教师举例也不够精确!致使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在整堂课中,由于考虑到学生预习不到位,所以老师还是讲的过多,演的过多,学生活动过少,说的过少,学生课堂的展示还是仅仅停留在少数优秀生身上。此外导学案的利用也不够充分,导学案的设置应再简练一些,给同学们预习的时间应再充分一些,导学案落实应再到位一些。总之,在今后在备课上要在教材文本的挖掘和分析上下功夫,要在课堂点拨的技巧上下功夫,而并非仅仅停留在课堂形式的研究上。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一起探索文言诗文教学的新路子,让学生学得实实在在,让我们老师教的实实在在!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五:

  今天,学校教科室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听了我讲的的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读课《孙权劝学》。下面,我就本次上课情况作以反思:
  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看,我按照静海五中“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设计的:包括有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检查预习、课上交流、小组活动等。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