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教学反思(4)
时间: 12-27
作者:何晓霞
栏目:反思
二点体会:
1.对文本的反复切入还需加强。同一个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你可以从一个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写作技巧,看出语言风格,看出蕴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课对语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对鲁迅情感的体验几乎是直接从“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鲁迅的精神铺垫不够到位,虽然有材料的出示也相应显得肤浅。导致学生还是难以准确理解从雪的精魂到鲁迅的精魂,对鲁迅在困境下孤独的情境,以及鲁迅在孤独中不沉沦,依然奋斗的精神体验仍然不够深入。如果说本课在课堂设计时关注到了“深度”,但在课堂呈现时却缺乏一定的“厚度”。
2.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找寻恰当的入口,适时调控课堂。这就必须对文本深入研究。教师的解读决定对文本的把握。当教师试图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时,意味着教师已经从文本中走出,而当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时,已经是一种重复意义上的思维和情感行走。此时教师是一个带路者,有选择道路的权力,这种选择是由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与认知经验决定的。所以如果想做快乐、智慧的向导,就要全面熟悉路况,要吃透教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恰当的切入点。只有 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做到了对原文,对作者,心中有数,才能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控课堂。
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次历练对我很有帮助,很多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再次感谢。在此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也期待我们港中的语文组同仁能齐心协力,把语文教学这条路走得更稳健,更有特色!
篇四:雪的教学反思
本学期负责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的备课任务,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中,《雪》这篇课文,文章虽然比较短,但备课的时候越备课就越觉得难。后来,经过年级备课组的讨论,教案和学习卷总算出好了。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最为明朗的一篇,然而对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钱理群说,鲁迅在博大的、运动的“自然”中,发现与肯定了自己;张向东说,《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但是对于初二的学生,如果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是没有价值的。倒不如简单理解为,作者通过笔下的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托鲁迅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并赞美了这样一种战斗精神——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这样有助学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认识鲁迅——体验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精神。
#p#副标题#e#
二、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雪》这片文章里,作者对南方雪景的描写是那么色彩丰富: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所以我认为本文教学的设计重点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的。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从品味语言入手,才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文本的探究,比如通过对一些修辞、字词的品味等等,使学生更容易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从而领悟文章内涵。紧扣文本进行“细读”,也许有点老套,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方面却是最实在最需要的。
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