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变换教学反思(2)
时间: 12-02
作者:闫慧
栏目:反思
2.精读:精读课本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已有的预习经验,再出示阅读要求:(1).保持安静,边读边思考边做标记。(2).认真阅读课本中合作探索部分,特别注意小朋友的对话。(3).学会的知识用“ ~~~ ”作好标记,这就是收获。(4).不明白的知识用“?”作好标记,这就是疑问。学生独立自学,时间8分钟左右。
3.小组交流:将个人自学的收获和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要求组内同学轮流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4.全班交流:分信息窗学生汇报各小组的收获和疑问,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出本单元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
5.确定目标: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借助路线图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2)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整节课学生“学有方法,学有思路,学有合作,学有交流,学有收获,学有思考,”对本单元知识有了整体认识,明确了学习目标。但由于自己教学能力有限,本节课也出现了不少问题:(1)评价语言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到每一个学生,所以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师生合作的默契感不到位,出现了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不能准确地提出收获和疑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一要深入学习区目标导学教学实验的精神实质,用正确的理论来引导自己的教学;二要在教学中勤实践,敢创新,出经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我的教学要求,也是我的教学目标。
篇四:位置与变换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不论是知识网络的梳理还是学习方法的改善,我都力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想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这节复习课。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本节课所设定的目标是:
1、借助方格纸能准确的将图形平移和旋转;并能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或缩小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较熟练的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难点是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建构成复习课模式,使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构建了“回忆——整理——交流——总结——应用”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他们认为可行的方式把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方法,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在自主探索、整理、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思路,最后相互分析,相互评价,相互检查,达成共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p#副标题#e#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采取边回忆边总结的方式。试着构建知识网络图,然后通过展示,介绍整理思路,再相互对比交流、补充、完善,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我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有余地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使课堂的40分钟发挥了超值的效益。
3、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人们常说: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充实。在本节课中,我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次心灵感受。对于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尽量把发现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学习的空间以及获展示自我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欲,从而真正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