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3)
时间: 11-28
作者:卜斤革
栏目:反思
(3)继续仔细观察钢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教师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板书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引发思考)
启发: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
巩固:手持钢尺使其振动,但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为什么?
(三)响度
引入概念;介绍响度含义。
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
(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
(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放大微量变化的方法)
(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
板书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再次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几种民族乐器等声音。)学生一一辨别
教师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板书: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拓展(三种典型的乐器)
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最后汇总: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长短、粗细、张紧程度有关。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六)小结
作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
反思: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观察和思考,加强对话交流和相互启发,确定共同关心的认识目标,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起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愿望的起点。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教师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板书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引发思考)
启发: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
巩固:手持钢尺使其振动,但听不到钢尺振动的声音,为什么?
(三)响度
引入概念;介绍响度含义。
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
(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
(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放大微量变化的方法)
(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
板书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再次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几种民族乐器等声音。)学生一一辨别
教师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板书: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拓展(三种典型的乐器)
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最后汇总: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长短、粗细、张紧程度有关。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六)小结
作业: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
反思: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观察和思考,加强对话交流和相互启发,确定共同关心的认识目标,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激起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愿望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