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反思(2)
篇三:分桃子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法竖式一直被我们当作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得以巩固。而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怎么列,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和感悟的机会。因而在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感觉怎样来列除法算式不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才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上不应当简单的采用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记忆竖式的写法。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体会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也许,这种做法延长了竖式展现的过程,但让学生充分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清晰的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对学生真正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很有帮助。
本节课以小猴分桃为线索,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情境延伸,自主探索;情境再现,巩固强化等几个环节,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味的“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中,把除法算式的写法与小圆片演示紧密结合起来。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引导者,教师遵循“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代替”的思想,本节课还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法上要做到扬弃,凡是该学生发现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但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该给学生讲清楚的要讲清楚,真正把握好教师的角色。 通过本节课:
1.我创设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最后又续编故事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扶放结合。恰当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难点处理得科学到位,既考虑学生的现实能力基础,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利用教师评、学生评等多元评价来激励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篇四: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一小节。本内容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有: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有: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并为计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形成运算技巧。
在对过去的40分钟的回顾、反思与总结,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在教学中,故事情境贯穿全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分桃子”的生动情境,在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对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口算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p#副标题#e#在探究“48÷2”的笔算方法时,学生将口算方法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既为学生探索笔算除法提供了经验,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化难为易,使知识的构建更加直观,简捷,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口算、摆小棒与探索笔算方法相结合。在探究“48÷3”的笔算方法时,为学生搭建了探索笔算方法的阶梯——口算、摆小棒的步骤与探索笔算方法相结合,不仅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得以有效进行,而且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此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表达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对除法竖式从“一层楼”到“两层楼”的对比中,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4.笔算算理与语言表达相结合。言语是思维的工具,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其思维提升的过程。在对“48÷2”和“48÷3”的笔算算理的表述过程中,笔算算法的提炼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对算理实现内化,从而巩固了笔算的要领。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时,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算理。
2.时间安排欠妥。“48÷2”教学时,时间拖沓,以至于“48÷3”
学习时,又过于仓促,出现了刚刚提到的操作不充分的问题,也导致了后面的教学活动没能展开。
通过一次次的公开课的教学,专家、校领导以及同事们的不吝赐教,课后的不断反思、总结,我在不断地成长,我会把每次所得所失深记在心里,以便更好地开展日后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