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103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具备公共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在行政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前两年按公共管理大类培养,后两年分专业培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以现代公共管理科学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胜任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
知识要求:数量分析和统计知识、计算机基础及管理应用知识、政治学和行政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公共事业管理实务知识、方法工具知识等。
能力要求: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力;掌握先进管理方法及技术,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要求: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法规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
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学
五、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计算机基础概论、高等数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政治学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城市管理学
六、特色课程
研究型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讨论课: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双语教学课程:公共管理原著选读、公共政策分析、非营利组织管理
七、学习年限:3-6年最低毕业学分:180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课内总学时:2501独立实践教学:30周+32学时
八、培养方案的学分分配比例
九、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侧重于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具备公共事业管理的实务知识、能力和素质。
十、说明
1、公共管理大类培养
本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实行公共管理大类培养方式,前两年按大类培养,后两年分专业培养。专业申报按自愿原则,在专业人数不平衡时由相关部门根据学生成绩调剂安排,优先考虑成绩排前位的学生志愿。
2、通识课程选修说明
通识课程选修课包括推荐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在规定的知识领域内选修课程,并符合规定的各知识领域的选修学分数。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