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9)

时间: 01-20 作者:柳久久 栏目:心得体会

那么又如何能做到好吃呢?吴老师说,好吃的东西就是适合他们的口味的东西,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把有营养的数学烹饪成为适合他们口味的数学,想办法做到让孩子们喜欢数学、爱学数学、愿意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感受数学。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新的教学思路,让好玩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伴随孩子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孩童世界,让孩子们伴随千奇百怪的问题去思维、去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呈现,才能成就我们长远的数学发展教学观。

说吴老师的报告有“营养”,是因为她在报告中始终贯穿着她的“一直在思考”。通过吴老师的无处不在的思考,让我领悟到名师和专家是在不断的反思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让我领悟到“教学反思”的真正内涵,更增强了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信心和力量。

吴老师是无处不在的“一直思考”着。比如:吴老师在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先生的一段即兴讲话中得到触动,引起了关注与思考,才找到了这篇报告的题目。

罗洁在会议上讲到了自己和他的女儿的对话,罗主任的女儿曾经这样问:“爸爸,记得小时您总让我吃些有营养的东西,但我并不爱吃,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总不好吃,不好吃的东西却又有营养呢?”

对啊,为什么那么多“有营养”的数学孩子们却不喜欢学不爱学呢?我们能否让“好吃的数学”和“有营养”的数学在课堂中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呢?孩子天真的话语引起了吴老师的思考。根据目前儿童的教育现状,很多孩子的生活空间被挤压,孩子们经常享受不到童年学习的快乐,更多的时候失去了孩子们童年的生态平衡,由此,吴老师在经历了一年的筹备工作后建立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

再如:吴老师和学生的通电话中,进行了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思考。吴老师看同事5岁儿子做算术题“11-8=3”,进行了如何读懂学生,保护孩子思维价值的思考。还有:吴老师和旅日归来学生的交谈中,观察到学生的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有效的数学课堂还要关注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吴老师还说:怎样创造能使孩子儿时学习幸福,又使今后能长远发展的数学教育呢?我想只有在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又“好吃”又“有营养”的兼得数学。

(二)留住数学课堂的“根”

华应龙老师的报告《把根留住》让我们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感觉,更是引发了我们对数学的“根”的思考。华老师首先让我们在 “春城无处不飞花,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优美诗句中,欣赏着悠扬动听的经典歌曲《把根留住》,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把根留住”:现在出现了一些无根的课堂,缺少数学味、学科性,如何留住数学的根呢?然后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数学的本质、教师的个性和未知数的值四个方面来把根留住,他还剖析了数学的本质,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应该给予学生什么,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数学美的鉴赏和对数学精神的追求。在课堂中教师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使自己更好地提升,让我对数学课堂又有了新的思索。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华老师结合实例,旁征博引,让大家受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而逝,最后在《把根留住》的歌曲声中解读歌曲,把大家引向了思考的殿堂,让我们及全场1700多名听课教师回味无穷,不忍离去。是啊,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及生灵光。也许这就是名师“用心去备课,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上课,用心去创造扎实、灵动的课堂”的成功之处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