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6)
数学课堂的根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科的本质,凭借教师的个性,努力提高学生未知数的值。这节课是计算题的复习教学,华老师没有单纯地停留在让学生整理、做题上,他和学生一起探究数学计算中的规律,为学生巧设了一个“套“,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做了十几道甚至于几十道计算题,这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有活力。练习的同时,更为可贵的是收获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一句“千金难买回头看”,增加了练习课的方法味道。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头看”可以发现规律,通过“回头看”可以产生更为系统的认知。通过计算练习课,学生意识到“回头看”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历程中,将“回头看”养成习惯,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益处。一次用心的闭眼回忆,无不彰显出华老师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台上学生们意犹未尽,台下老师们也意犹未尽。这就是大师们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成为大师所必备的基本功。
把根留住,因为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壮;把根留住,因为只有根留住了,我们才能上出有根的课,成为一个有根的人。
2.听《复习课》有感
正如朱国荣老师所说:复习课不太好上,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反思老师们平时的复习课教学,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在自己教室里,关起门来时,教师的处理大多是“一练到底”,复习课成了做习题课。二是如果要上公开课了,马上就变成“自主整理”——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吗?这样的教学要求充斥着复习课公开教学的课堂。本次的几节复习课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们从这几节复习课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在练习中疏理
汤春燕老师上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复习整理》一课中,在2分钟内计算6道题,这可以看成是技能训练。但止于计算技能训练吗?显然,在运算过程中回顾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并加以提炼和梳理,这才是汤老师的真实意图。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复习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整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提供怎样的教学情境。
朱国荣老师上的《数的认识总复习》一课中,朱老师在这节课中,首先梳理了小数、分数、百分数、整数(自然数)、负数等这些数,并努力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的困难到底在哪里?面对那么多的知识点,面对学生典型困惑,老师找到了数轴这个工具,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疏通了各种不同的数,使得数的意义更加直观,从而把整节课串成了一个整体。
朱德江老师上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总复习》一课中,朱老师带领学生先从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开始梳理,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由易到难梳理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学生掌握了疏理方法以后,又梳理了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在梳理过程中,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通过梳理,学生不仅要明白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更加清晰地分辨它们之间的异同,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⑵在辨析中学会反思
有“简便运算”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简便运算”最易出错的地方是计算过程中运算定律的混淆。在汤春燕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汤老师对这种情况的关注:自我检查与修正;同桌自我检查、自我订正;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错例辨析专题训练等等。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课堂;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看到的是学生在辨析中自我反思,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了运算定律的运用能力。
朱德江老师在梳理三角形的关系时,出示了学生梳理的两种不同的集合图,一个是三个圆相套的,最外面的圆表示三角形,第二个圆表示等腰三角形,最里面的圆表示等边三角形;还有一个是一个大圆里分成三份,一份是直角三角形,一份是钝角三角形,还有一份是锐角三角形。然后问学生:你能看懂吗?它们两种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使学生在分辨思考中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