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反思(4)

时间: 08-06 作者:朱喜蕾 栏目:反思

三、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汪老先生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也体验到了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与作者怀旧感伤超脱理智的情怀。其实在生活中,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一些研究和调查,写一篇随笔,反思中国的各种文化,感受中国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总之,本堂课努力遵循着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再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走进北京文化,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文化的旅程,语文课堂,就该还它以文化的本色。原生态的文学课堂,是我一直的追求,不变的梦想。


反思三: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

面对这样一篇有着深厚内蕴的精美的文化散文,我很感兴趣,同时又觉得很难处理,因为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上出那种文化的味道来,也担心学生的探究仅停留于表面,挖掘不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我搜集了一些老北京胡同的图片,现代北京的图片及《胡同歌》、京味京腔的《情思大碗茶》,还有用京味语言朗读的课文节选,通过这些素材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渲染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本文的内蕴,水到渠成地接受它,我试着放开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探究文章深刻的思想。力图挖掘文本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一次文化的洗礼。于是将本文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及胡同歌动画)

二、学生从题目入手,自由质疑。

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疑,了解胡同的特点,感悟胡同文化的内涵。

四、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五、扩展探究:在胡同文化的内涵中,你喜欢哪点,不喜欢哪点,为什么?

虽然是赛课时上这节课,与学生素未谋面,但学生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兴致很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探究问题积极踊跃,极大地发挥了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也很好。整堂课很流畅地进行下来,自己也觉得非常畅快。欢喜之余,我在想为什么这堂课上得这么顺畅?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那么高?

经过反思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随着我们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已越来越为我们所重视。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交流,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面对陌生的学生,课前的交流很有必要,它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上的交流。所以课前我面向全班学生说:“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识并在下面的时间里和大家一同探究学习。米卢曾经提倡过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快乐足球”)“对,那我认为也应该有快乐语文。那就让我们在快乐中品味语言,增长知识,体悟情感,怎么样?”(学生有了兴趣,高声齐说“好!”)这样课前学生就活跃起来了,有了上课的激情。虽然是赛课,赛课室很严肃安静,但给他们的感觉是这堂课并不拘谨,应该很轻松愉快。有了这样的愉快和谐的氛围,同学生们敢于发言了,上课更加踊跃了,而且到最后还形成了辩论的场面。整堂课就在这种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度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