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

时间: 08-06 作者:朱喜蕾 栏目:反思

(三)课堂开放性的教学策略需落到实处

一味地呈现知识性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恰恰是不确定性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给他们留下探究的空间,使他们大胆寻求开放的答案。胡同是北京身份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就因为破败而应夷为平地吗?我认为对待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折射出现代人对历史的态度,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让学生探讨该用一种怎样的文化眼光来看待这些文化古迹。这样的探讨,可让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有较深入的思考。在掌握课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会和生动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各自的想法,这些想法洋溢着同学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过渡,一种生命的成长。当然,学生的探究学习要基于一定的基础,尤其对于那些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教师必须设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背景信息的提供,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胡同文化》教学的这一环节中,由于时间不够,我只得让学生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相互间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的开放性不足,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的反思课堂教学中我只是采用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式教学,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激情。与研究性学习应该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些,到本部听课,同样是《胡同文化》,我发现与我的教学方式有天壤之别,那堂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花时间去三坊七巷中探究文化,学生真实感受到了身边文化的魅力,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再联系到文章中对胡同的没落、胡同文化的衰败,学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文章的感情和传统文化消亡和传承的态度。那堂课让我震撼颇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引导的作用,这也是我必须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上需要创新的地方。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今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不是很好,显得比较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我没有处理得当,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比较热烈,以至于前部分时间与后部分时间失去平衡,所以到了最后部分内容没有讲完,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我显得很不自信,总是关注着电脑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完全没有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有必要进行对于教学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反思和对于教师整体的教学行为的共性的反思,并针对反思的结果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整,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反思二:胡同文化教学反思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北京胡同的民居特点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即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一贯始终。这篇小品文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力求渲染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文化求知欲,让学生进行一次文化的洗礼。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