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时间: 08-29 作者:周侯 栏目:反思
反思一: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落实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把界线a说成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c是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位置分布更加明了清晰。但是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不理解界线a的划分,而且这个季风的依据比较抽象,也忘了在课堂上讲相关的山脉。而对于界线b、c主要让学生自主找出划分的依据,而对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也通过在相关活动中完成,大部分重点班的学生还可以回忆起相关学过的地理意义。总的来说,本节课重点的内容多,但是难点不多,比较容易理解。


反思二: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亚洲的人文环境是属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区域地理,学习地理的方法要求有较大转变。怎样学习区域地理,老师应该在方法上多给学生以指导。一般地讲,综合性与差异性是区域地理的两大主题,要完整的理解掌握该区域的特征,就得一方面要归纳出该区域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显然,教师只把这些抽象的方法说教给学生,学生肯定越来越糊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体研究亚洲某一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当中既要归纳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学生们实际上已经在按照综合性与差异性两方面来研究区域地理了,但是学生在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这种研究方法,最后又安排了小组汇报活动,这个汇报活动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研究区域地理方法的演示,因为把这些成果集中放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明白要想全面整体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就得从诸如人口、文化、经济等这些方面归纳出共性,同时也知道这些共性是在比较各个国家不同的人文环境基础之上得出的。这样学生既实践了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又锻炼了地理信息资源收集、处理与总结的能力,同时集体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发展了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突出了学生之间学习品质的差异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作好学生的勤务员、服务生,关心各组的研究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在成果汇报活动中,要控制好各小组汇报的时间,尽量让每组同学都有汇报的时间和机会,以保护好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亲临到个小组,询问他们的讨论情况,以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评价时,做到多元化、多标准、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把态度与成绩、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小组内外、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起来进行立体评价。


反思三:亚洲的人文环境教学反思

关于亚洲的气候特点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看图来解决。气候的复杂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两个特点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得这个结论。而对于影响气候复杂的因素主要让学生先回忆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回忆然后通过读图和相关的例子来总结这些因素,大部分学生可以总结得出来。而对于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的理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是难点,所以简单介绍海陆是存在差异,并不涉及到高低压的风向流动,在八年级该内容会逐步加深。对于亚洲的人文环境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来加强学生的认识,通过相关的图表来呈现知识,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因为人口的知识点过于注重计算导致文化部分的时间安排不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