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2)

时间: 08-19 作者:刘瑞芳 栏目:反思


反思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功之处:

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上,利用《七子之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和画面相结合,较好的到让学生联想到本节课即将要讲述的内容。

其次,本节课有的知识在同学们在地理的上学习已经有所接触,这样就减轻了我们教学的负担。在教学中我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讲述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较好的明白了这一点。同时,在学生理解基础上,我让学生明白了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

第三,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的第一个问题的处理上,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及时的提醒了学生可以自己考虑一下,但不要在第一道题上过多浪费时间。这样学生就较好的完成了自主学习的任务,确保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第四,在拓展延伸中,我利用了2007年河南的中招的一道题,让学生去思考,让我们的学生能及时的了解一些中招题。同时让我平时的教学与中招考试结合起来,指导我的教学。另外,在这道题的设计上,我为学生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问法,引导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不足之处

首先,在这一节课的课前准备上,没有及时提醒学生准备到位。我让学生做基础训练上的题,可开始的时候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拿出来。而是在开始让学生做时才让学生开始拿出来,这样就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细节,注重课堂的高效。

其次,在这节课上,我认为自己的话还是太多,在教学中,我应该尽量压缩自己的语言,不需要讲的坚决不讲,要做到抓住要点,语言的简洁。


反思四: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在上课之前,我先播放了《七子之歌》。目的是让学生进入一种意境,感受诗人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但是在前两次讲课中出现了两个问题,影响了效果。一个是在播放七子之歌的过程中本来学生已经在静静的聆听了,但是我出于让学生阅读课本熟悉教材的考虑,而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看书。这样显得画蛇添足了,没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破坏了气氛。另外,在另一个班播放时学生又不够安静,只播放了短短的一段就停止了,没有让学生进入状态,忽略了这一点,也使得课前播放歌曲的设置没有达到效果。

另外就是在学案中,我设计了合作探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原意本是体现出问题的梯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清楚现象与本质的含义,只是单纯的把材料中的内容读出来。比如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香港回归前与大陆的不同之处的时候,他们最初只是读出不同之处的具体表现,并没有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通过这道题的设置,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应该多设置类似问题,提醒学生具体事例与概括的区别,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而且,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讨论的氛围。而且作为引导者,我的语言也过多,学生的主导性没有完全凸显出来。

成功之处:历史学科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一门学科,在课堂设计中,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课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设置,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历史的屈辱,对朝廷的腐败,对列强的剥夺,对国家的强盛的关系有了一个看法。而邓小平在谈判中的讲话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运用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视频后,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决,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有了一些波动,紧接着趁热打铁,立即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学生的自豪感随着英国国旗的下降和中国国旗的升旗油然而生。当视频中的人群欢呼鼓掌时,学生的情绪至此达到高潮,学生们在整个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两次不由自主地鼓起掌。这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表现。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