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2)

时间: 08-19 作者:杨金明 栏目:反思

三、确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本人根据这堂课的内容,确定了“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老师利用补充、整合过的教学资源,适当地讲解,丰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更加精炼。

四、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人合理地补充、整合教学资源,确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立足现实,感知历史,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总体上,使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得较好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丰富,又能立足现实、关注现实,理论联系实际。

不足之处:历史课的课堂容量其实很大。教师如何做到既作适当的补充,又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学有所获?有赖于实践不断地探索来完善。


反思三: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是这些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等。本课重点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在深刻理解了三分之一模式教学后,本堂课采用先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题目设计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后,分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个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海峡两岸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政策。这些名词对初二学生来讲太陌生,讲吧,学生听的是云里雾里,摸不着东西南北,不讲吧,又无法解释。尤其是现在推行三分之一模式要求老师尽量少讲,但课本又没有具体的文字。所以我选择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根据交流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不同时段中,反映国内(包括台湾)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较为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课本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党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和民族的忠实代表,从而在情感上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第二个难点是海峡两岸的交往。我通过放录像的方式和播放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我播放了1979年至今海峡两岸交往的视频资料,结果学生对视频兴趣盎然,学生在观看、聆听中掌握了课文的知识。学生对图片《周杰伦》、《刘谦》、《团团圆圆》、《富富贵贵》等印象深刻!表达了海峡对于统一的渴望,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我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抽象、遥远的人物和事件变的触手可及,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觉器官,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效果。关键是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使难点不难了。利用视频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告别了枯燥和单调。由于我坚持每节课使用多媒体就使我的历史课成为最受学生们期待和追捧的课之一,历史课堂当然成为师生快乐生成的天堂。

当然凡事都有利有弊,由于我在以上两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当堂巩固和训练。


反思四: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反思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继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又一重要内容。只就教材内容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本课在回顾史实、理解政策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给学生一个强烈的爱国情感的熏染和祈盼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心灵共鸣是这节课较难达到的一个高层次目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