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责任教学反思(2)

时间: 08-01 作者:印德伦 栏目:反思

3. 大部分的学生都明确了: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应该肩负起哪些责任。在学校里,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要认真学习,帮助成绩差的同学,保护校园环境,节约资源等,思考的角度很广,在家里,学生不仅想到了要以主人翁的身份料理一些家务,还想到了自己要为父母拿拿拖鞋、端端茶、锤锤背等行为尽到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多可爱的学生,从他们质朴的语言中,看得出,他们幼小的心里已经种下了“责任”的种子。


反思三: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为《我的责任》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砌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堵“教”与“学”的墙。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砌造了一堵墙,或许这种墙,我已经砌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在这样的“墙”式教学中我失去了什么,学生又失去了什么呢?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自己受到了很大启发,促使我认真去思考:面对新课程标准,到底怎么上课?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我想我以后应该在教学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上您真的关注学生了吗?2、你是“教”学生还是“引导”学生?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 4、你的教学环节是否过于饱满?5、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反思四: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我的责任》让学生初步形成责任意识,明确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热心参加家务劳动和学校活动。

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的情况,教学中侧重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指导,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同时,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本节课有如下收获:

一、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课的开头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有一定的求知欲,表现欲望强烈等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产生的。所以,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我的责任》导入环节中,抓住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的课堂情境,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刚上课后,离开课堂,回来后问学生:老师随便离开课堂对吗?从而引出凡事都要有规则,引申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很容易地进入本课主题。

二、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

体验是在与人和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产生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个体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在《我的责任》一课中,我以班级现场情境为载体,把桌椅摆出的过道为“十字”路口的现场,学生扮演各种车辆的司机、行人等,营造没有交通秩序的画面,车辆都撞到一起了,让学生体验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太危险了。再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重新演一遍游戏,体验人们守规则了,才能有秩序。此环节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只有我们人人守规则了,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