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2)
时间: 07-09
作者:高燕平
栏目: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本节的概念。
本节中洋流的概念,寒、暖流的定义,让学生先通过预习,然后教师画图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这样图文对照,效果显著。
2、补充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知识,(密度流可以不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启发学生从成因上去理解洋流,从而使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了各洋流从成因上的分类。
3、画简单的轮廓图,表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即画图表示各个中低纬度、中高纬度洋流的环流方向,大洋两岸,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环流方向,都一一用箭头去表示,并且边画边提问,使学生很快记住了各个洋流的名称。
3、对于大西洋海区的洋流,由于书本上地图将大西洋分隔在两侧,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学时,我用ppt投影出了完整的大西洋轮廓图,再将各条洋流补充到图中,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4、采用形象的数字记忆法,指导学生去掌握各个海域的洋流名称、环流方向、洋流的性质。
如: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8”,南半球的洋流环流好似一个数字“0”,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画这两个数字(按笔画顺序),并且每一段都标上箭头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洋流名称。
6、每节课前,都要复习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做到复习与巩固,使所学知识牢固地记忆。
7、学练结合,收效显著。
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各类图的变式,课堂上,我找了许多练习,给学生画出不同的图,指导他们去解答,使学生适应了变化了的题型,并且学到了解题的方法。
二、教学中不足之处
1、给学生画图,填图的时间少了,若是让学生画填图,那么学生记忆得会更深刻;课堂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2、板书时,总结归纳的知识点少了些,使所学的知识有些零散。
3、讲解洋流分布规律时,没有强调几条重要的纬线(30°n、30°s、60°n)与对应形成的大洋环流的位置关系。
4、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选取的案例不是特别合适。
反思四: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当然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反响颇多,有正面和反面的声 音都很多,这个暂且不论,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理念带给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不是像有的老师所说那样一无是处,至少这节课在我课堂的应 用起来感觉不错。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用的地理知识。课堂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但是至少有了一定的体现,而且有不少学生按 老师的引导主动学习,学习气氛和情绪高涨。
二、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
说句实在话,初次接触目 标引领下教学模式,感觉比较生硬,#p#副标题#e#很难和高三的复习课一起套用。通过上学期的自己和地理教师的实际操作效果也一般。不过通过对陈校长的论文全文(共计 2640字)的仔细研读收获丰厚,陈校长的文章中教学模式的启发有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当堂清” 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上海闸北中学“成功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等。陈校长结合我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目标引领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五 环节:引:课堂教学目标引领;结合我校高中的实际,我设计的本节教学目标紧扣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并适当做了删减。学:教师学法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 我校学生的实际,我安排的学生自学的内容难度不大,但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所以自主学习效果好。思:教师点拨拓展与学生合作交流;一堂课的好 坏,教师的问题情境设计尤为重要,太难学生难以入手,太容易学生难以真正提起兴趣。练:教师检测反馈与学生训练巩固;一堂高效的课一定的教学反馈是必不可 少的,但教学反馈一定要要有针对性,评:目标达成评价、校正与课堂小结。客观的点评是课堂画龙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