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时间: 07-21
作者:郭才彪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名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讲给他们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车的运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接触“控制变量”实验的第一课,而且还是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第一课,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要以教方法为主。本节课在控制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教师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特别是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于繁杂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控制没有感到困难,反而兴趣盎然,整节课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在实验中,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实验的过程,去记录每一个数据。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认真的态度。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反思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教学要求是知道推和拉都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同时,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性目标落实尚可,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怎样让这小车运动起来?”学生很容易答到“推和拉”,然后再问:“为什么推和拉就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因为产生了力量(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推力和拉力。然后我让两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由输赢引起讨论得出结论:“这个小实验说明,力有大小和方向。”知识目标很快落实。但是我明白,教学的知识目标的落实只是其中一个小目标,关键是在落实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实验中培养尊重证据的必要性。于是我又设计以下问题:“怎样让小车运动得更快一些呢?”让学生猜想,然后设计方案,最后实验。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猜想尚可,设计方案却有些难度,导致实验的时候,有的同学拿着钩码、线绳和小车,不知道咋办。
所以下次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
1、你怎么改变拉力的大小?(改变钩码的个数)
2、你怎么确定运动的快慢?(计时)如果你的计时工具不给力,咋办?(用同样的速度数数)
3、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量是不变的?(小车、和运动的距离
4、试验室的小车用垫圈拉不起来,改为钩码。另外:试验室桌子的宽度(80厘米),用钩码小车运动比较快,所以时间不好确定。最好让学生带比较小的小车和垫圈备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名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讲给他们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车的运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接触“控制变量”实验的第一课,而且还是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第一课,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要以教方法为主。本节课在控制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教师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特别是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于繁杂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控制没有感到困难,反而兴趣盎然,整节课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在实验中,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实验的过程,去记录每一个数据。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认真的态度。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反思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教学要求是知道推和拉都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同时,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性目标落实尚可,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怎样让这小车运动起来?”学生很容易答到“推和拉”,然后再问:“为什么推和拉就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因为产生了力量(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推力和拉力。然后我让两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由输赢引起讨论得出结论:“这个小实验说明,力有大小和方向。”知识目标很快落实。但是我明白,教学的知识目标的落实只是其中一个小目标,关键是在落实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实验中培养尊重证据的必要性。于是我又设计以下问题:“怎样让小车运动得更快一些呢?”让学生猜想,然后设计方案,最后实验。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猜想尚可,设计方案却有些难度,导致实验的时候,有的同学拿着钩码、线绳和小车,不知道咋办。
所以下次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
1、你怎么改变拉力的大小?(改变钩码的个数)
2、你怎么确定运动的快慢?(计时)如果你的计时工具不给力,咋办?(用同样的速度数数)
3、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量是不变的?(小车、和运动的距离
4、试验室的小车用垫圈拉不起来,改为钩码。另外:试验室桌子的宽度(80厘米),用钩码小车运动比较快,所以时间不好确定。最好让学生带比较小的小车和垫圈备用。